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台灣社交媒體議“盧麗安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7-12-05 00:34:58


 

  其次,報告對輿情進行傾向分佈與典型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結論。對盧麗安負面情感最少的為泛藍主頁、中立主頁次之、泛綠主頁最多。在負面情感增量上,同樣是泛藍主頁增量最少、中立主頁次之、泛綠主頁最多。結合不同立場網民對媒體類社交主頁的使用習慣,這一組數據說明,泛藍網民對盧麗安相關言論的負面觀感最少,卻相當程度地激起了泛綠網民的負面情緒。尤其在一些泛綠主流媒體類主頁對盧麗安涉台言論報道的跟帖區中,“憤怒”的比例甚至超過了默認的“大拇指點讚”的比例,泛綠網民的情緒可見一斑。

  此外,根據上述網民言論的歸納,從中可以發現台灣社交媒體對“盧麗安現象”與“盧麗安效應”的評論體現了以下四種思維:第一,反共冷戰思維。第二,台灣優越思維。第三,指桑罵槐思維。第四,被統拒統思維。

  最後,報告提出以下幾點觀察與點評:盧麗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同胞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標誌著大陸在兩岸輿情事件中扮演了發起者、主導者的角色,而台灣則疲於應付,很難扭轉被動的地位。首先,盧麗安的出現有助於對台灣社會“沉默的大多數”進行有利於兩岸統一、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思想啟蒙。其次,就現有的台灣網絡輿論生態而言,當今及往後一段時期是“拒統”、“被統”與“求統”聲音並存、鬥爭尖銳的時期。以盧麗安現象所引發的網絡輿情來看,“拒統”仍然佔據制高點,但“被統”已經作為一種“焦慮感”開始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地滲透進台灣網絡輿論場,而“求統”聲音依然微弱。

  報告內容全文詳見《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藍皮書)第2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