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六大科技定律
http://www.CRNTT.com   2017-12-07 10:42:35


上世紀60年代的Melvin Kranzberg教授。他生前是一名技術歷史學家。 圖片來源: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Archives
    
  1.技術不好也不壞;也不是中性的。

  Kranzberg教授的第一條定律聽上去平淡無奇,但卻也是他最重要的一條定律。他發現某項技術的影響取決於其對應的地理和文化環境,這意味著它往往同時既好又壞。

  他給出的例子是滴滴涕(DDT)。雖然滴滴涕是一種可能致癌的殺蟲劑,但卻作為一種廉價而有效的瘧疾預防手段拯救了數十萬印度人的生命。而如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技術,如Facebook群組,既可為罕見病患兒的父母帶來一線希望,又可能成為助長政治極端群體的工具。

  一種技術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而僅僅取決於這項技術被使用的特定環境的好壞。這引向了技術公司絕大多數時候不願面對的一個問題:通過科技,它們獲得了翻雲覆雨的力量,但同時也意味著它們有義務設法對其所生產的任何產品的潛在影響進行預測。

  “功成名就的人士不可告人的骯臟秘密在於,為了有所成就他們必須有所忽視,” 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首席分析師、多點觸控界面的創造者之一Bill Buxton稱,“在任何單一技術學科出類拔萃,均意味著你尚不具備解決上述問題的能力。”

  僅僅過去一年,從俄羅斯成功地通過社交媒體施加影響力,到特斯拉太過激進地推出無人駕駛技術,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2.發明是需求之母。

  沒錯,這似乎和你記憶中的說法背道而馳。Kranzberg教授寫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每一項技術創新似乎都需要通過額外的技術進步才能充分發揮效果。”

  在當代世界,智能手機的發明引向了對其他技術源源不斷的需求,從手機殼到5G無線技術。如何防止人們每天盯著手機的時間過長?蘋果公司推出了智能手表,每天也就讓你看個100次左右。

  3.技術都是成套出現,或大或小。

  Kranzberg教授寫道,要理解一整套技術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要求對其與餘下部分的互動及依賴程度一探究竟——包括這一技術的基本運作原理。雖然創新會摧毀就業,但同時也能創造無數新的崗位。

  鋼鐵、石油和鐵路是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占據主導地位的一套技術,在美國尤其如此。同樣,互聯網、手機和無線網絡正在改寫21世紀的篇章。

  4.雖然技術可能是引發諸多公共問題的主因,但非技術因素在技術政策決定中占據主導。

  “人們認為技術作為一種抽象概念擁有某種內在動力,但事實並非如此,” Kranzberg教授生前好友及同事、同為歷史學家的Robert C. Post先生稱,“技術必須受到政治、文化或其他力量的激發。”

  不久前,美國國會議員們宣布,計劃強制要求Google、Facebook及其他互聯網公司像電視台、廣播台及印刷媒體一樣按照正規程序走,就誰在花錢購買其政治廣告服務做出披露。此前互聯網廣告監管中並不要求就上述內容進行披露,這背後並非是技術原因,而是因為2006年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在監管這一類新媒體時採取了從寬處理的做法。

  從更廣義的層面而言,法律制定者們對技術涉及的各個方面,從隱私到數據透明度,再到國家安全和反壟斷問題的興趣日趨濃厚,而這種轉變更多的是基於我們自身文化的轉變,而非這項技術本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