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謠言穿上“關懷”馬甲未必有善意
http://www.CRNTT.com   2017-12-19 00:35:57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網評:謠言穿上“關懷”馬甲未必有善意

  來源:東方網 作者:武西奇 

  近年來,帶有“別再吃了”“別再喝了”“別再用了”等字樣的“關懷式”提醒類謠言在微博、微信中頻繁出現。

  在微信朋友圈混久了,估計多多少少都碰到過上述“關懷式”謠言。看到“別再吃了”“別再喝了”“別再用了”“緊急通知”等字樣的標題,順手點開瀏覽一下,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如果文末再來句“為了家人和朋友健康,請趕快轉發”,如此煽情下又有幾人能夠淡定?一旦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恭喜你中招了。

  平心而論,中了“關懷式”謠言的招,還真不能怪網友不明智。一者,這類謠言打著關懷幌子,披著溫情面紗,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般人根本識不破其真實面目。二者,這類謠言的“含金量”較高,不僅有事例佐證,而且有媒體試驗,甚至有權威機構觀點,如此“專業”的“科普”文章,徹底打消了網友們應有的警惕。

  表面看,“關懷式”謠言不過是一種善意的謊言。事實上,其危害卻不容小覷。比如,它會給人們造成生活困擾,導致吃啥喝啥用啥都不放心。再比如,它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讓無辜的種植戶和企業蒙受嚴重損失。尤為可恨的是,一些朋友圈文章什麼謠都敢造,有的把阿司匹林鼓吹成心臟病人救命藥,簡直拿別人生命開玩笑。

  也許有人會說,即便為了害人,也沒有必要給謠言穿個關懷的馬甲吧。據記者調查發現,那些費心勞神製造謠言的人,其主要目的並非為了損人,而是為了從中牟取利益。他們利用公眾關心食品安全、同情弱者等心理,最大程度地吸引網友閱讀和傳播。閱讀量越大,粉絲數越多,幕後操作者的收益就相應越高。正因為如此,才助長了飲食健康、養生急救、兒童安全等提醒類謠言在網絡滿天飛亂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