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楊雪冬:壓力型體制與基層官員粗暴求立功
http://www.CRNTT.com   2017-12-20 17:39:29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的優勢,這當中,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分類施策、精准執行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如果整個鏈條出現脫節,效果就會打折扣,甚至有時會好心辦出錯事。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體制機制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短板和不足,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利益的固化有時會制約最大公約數的有效達成,極大影響工作效果。

  壓力型體制的基本機制

  上個世紀90年代一些中國學者通過研究縣鄉政治運行提出的“壓力型體制”,對我們思考當下制度運行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依然富有啟發意義。壓力型體制是用來形容當下體制運行的一個概念,生動地揭示了一項具體決策在執行過程中,是如何被層層放大要求,提高指標,在動員行政資源,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時,誘發執行者行為失當,甚至為了實現上級要求而與行政對象產生衝突的過程。

  壓力型體制有三個基本機制:第一是數量化的任務分解機制。體現為確定政策目標後,相關部門會將目標量化分解,通過簽訂責任書的形式層層下派到下級組織以及個人,要求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第二是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問題解決機制。或者是各部門的常規工作要圍繞政策目標進行安排,或者是各部門抽調人員或者整個部門一起行動完成來自上級的臨時性任務或工作。第三是以否決方式為核心的多層次評價體系。對於完成指標任務的組織和個人,可給予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激勵,但是一些重要任務實行的是連帶性的“一票否決”。一旦該項工作無法達到要求,就會直接影響到對該部門全年工作的評價,乃至個人的發展。

  這個概念最初是用來描繪中部地方實現經濟趕超的工作機制,但是隨著調研範圍的擴大和深入,研究者發現它既不是一個地域性現象,也不是經濟領域的獨有現象,更不是經濟發展某個階段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廣泛存在於各地各領域的制度化現象。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為了爭取各種榮譽稱號,都會以高強度動員的方式短時間內取得工作效果。一些地方打著改革創新旗號,經過反覆推敲,幾易其稿,制定出一套新的制度規範,建立起新的工作機制,但最後依然掛在嘴上,釘在墻上,流於紙面,沒有得到重視和實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還要依靠層層施壓,並且還將其照搬到新的政策領域,甚至將其強化。出現言行不一、文件與實踐背離的現象,大大削弱了權威性和公信力。

  壓力型體制的生存土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