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法官剖析:如何用法律戰勝“教科書式耍賴” 
http://www.CRNTT.com   2017-12-25 10:12:28


 
  釋疑 不要抱有“以刑代賠”的幻想

  在這起事故中,黃某經認定負主要責任。由於受害人在案發後未直接死亡,黃某彼時也尚未構成犯罪。但隨著本月1日受害人不幸去世,且經鑒定與交通事故的傷害有因果關係,因此上周五檢察機關以交通肇事罪對黃某批准了逮捕。結合此前網上公布的一段視頻,黃某揚言“寧坐牢不還錢”。那麼事實果真如黃某所述,如果坐牢就不用還錢?

  法官強調,這顯然是對有關法律缺乏了解。“承擔刑事責任並不影響對民事案件的繼續執行,因此一意孤行拒不履行判決的後果並不能‘以刑代賠’,而一定是‘人財兩空’。”

  對於黃某是否涉嫌拒不執行判決罪,法官表示,根據我國《刑法》第313條規定,確定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這一罪名。該條第一款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官解釋說,在一段時間裡,這個罪名因為犯罪圈劃定模糊、證明困難、程序銜接斷裂等原因被普遍懸置,沒有對“黃某們”起到應有的震懾與警示作用。為激活沉睡的條款,最高法又在2015年出台了《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構成本罪的情形做出進一步規定,並明確在兩種情形下符合《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申請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訴:“(一)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侵犯了申請執行人的人身、財產權利,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二)申請執行人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官說,近兩年來,各地法院審理了一批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案件。就在今年7月,海淀法院還審理了北京首例因拒不騰退房屋被公訴的拒執案,當庭判決被告人拘役三個月。

  對策 及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去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全國人大做工作報告時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承諾。在不動產統一登記等法律與政策保障下,全國人民法院與各有關部門出台了建設聯動機制、搭建曝光平台、限制過高消費等措施,並探索在廣場車站的顯示屏、手機彩鈴、來電顯示、微信朋友圈等渠道精准投放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執行難”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

  但是,就像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糾紛,無論制度如何完善我們也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完全保證不會遭遇“黃某們”。那麼遭遇死皮賴臉的推諉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法官強調,切記一定要及時申請強制執行。即使已有生效判決,對於民事案件的強制執行,法律依然採取了“告訴才處理”的立場。執行案件立案,是人民法院採取強制措施的程序起點。

  那麼什麼時候應該申請強制執行?法官說,對於上述案件中支付醫療費之類的給付判決,人民法院在判決主文中會限定履行期限,即要求其在判決生效後的一定時間內支付有關費用。當判決因一審各方未上訴,或二審判決作出而生效時,履行期開始計算。如果義務人在期限內未履行或未足額履行,權利人就可以申請立案。

  追加被執行人擴大執行範圍

  在執行過程中妨礙執行最常見的障礙,是被執行人逃避執行,隱匿或向他人轉移財產。當遭遇“耍賴”時,執行人難道真的束手無策嗎?

  法官稱,必然不是全無辦法,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執行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追加被執行人,以擴張執行名義的執行力範圍。“簡單來說,擴張執行力範圍的含義就是在執行階段,將原生效判決中未加約束的案外人列為被執行人,從而擴張執行財產範圍的制度。在合理限度內擴張執行力範圍,有力於高效保護執行人的合法權益,打擊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的惡意行為,可謂對付‘耍賴’的殺手鐧。”

  不過法官也稱,肆意擴張執行力範圍也存在著案外人被剝奪本應具有的經正當程序審判的權利,有違“執裁分離”原則的危險。因此,在實踐中對於哪些情形能夠進行擴張,一直是爭議焦點。記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於去年11月公布了《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是對這一問題予以回應。

  《規定》明確,追加瑕疵出資有限合夥人、對瑕疵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公司發起人、出讓瑕疵股權的股東、違規注銷企業的清算責任人、承諾對被執行人債務承擔責任的主體、無償接受行政命令調撥財產主體、財產混同的一人公司股東等,可以變更被執行人。但《規定》對於直接追加夫妻另一方為被執行人,則採取了較為謹慎的態度。

  因此,對於基於特定關係或轉移財產的事實,要求被執行人的家庭成員或其他親友同時承擔責任的,一般需要通過另行訴訟取得執行名義。

  此外,最高法的另一司法解釋《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引入了執行懸賞制度,即面對“耍賴”申請人可向法院申請發布懸賞公告,查找可供執行的財產。這也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擠壓失信被執行人的逃債空間。
 
  (來源:北京晨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