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屠呦呦團隊又有突破性發現 將“憋大招”
http://www.CRNTT.com   2018-01-05 12:13:35


2015年12月,瑞典國王向屠呦呦頒發諾貝爾獎證書。
 
  3、展望2018:讓中醫藥登上“大雅之堂”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隨著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這句話迅速為全世界所知。

  獲得諾貝爾獎後,多所西方知名大學邀請屠呦呦參與科研、授予其“榮譽博士”等各種稱號,甚至在經典的西醫教科書中也可能首次出現中醫藥的內容。

  在張伯禮看來,“屠呦呦效應”對於中國科技界特別是中醫藥科研人員,是一劑“強心針”——“這證明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在我國從事的原創科研成果一樣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對科技自信的巨大鼓舞。”

  但同時,擺在這位中醫藥研究“國家隊”掌門人面前的,還有無法掩飾的難題和尷尬:“從學術本身來說,中醫藥不像西醫可以通過儀器、設備進行量化,很多東西‘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這也成為中醫藥進步的一種阻礙。”

  更尷尬的是,截至目前,與西醫有關的國家實驗室已有近百個,而中醫還是空白。

  “中醫藥國家實驗室不是為了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是沒有這樣更高規格的平台,很難吸引高層次拔尖人才。”與屠呦呦一樣,張伯禮為此十分焦慮,“我們中藥研究所年均約有140篇SCI論文,誰說中醫不能登大雅之堂?”

  “無論中醫西醫,根本目的都是服務於人類健康。中醫藥的繼承和研究、開發模式可以多種多樣,對於青蒿素的研究只是其中一種,但多學科研究方式應該是未來發展趨勢。”廖福龍說。

  在張伯禮看來,以老百姓的重大需求、國家重大需求、世界重大需求為導向,把幾千年來“原創經驗”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青蒿素精神”,無疑是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的正確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