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時代國家發展藍圖與台商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8-02-20 00:20:47


 
  (四)要重視涉台政策論述所揭示的政策導向與商機

  “十九大”報告除了明確系統地闡述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之外,也提出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政策方向,同樣值得台商關注,把握機遇。

  一是“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大陸的發展涉及面非常廣泛,也創造與提供巨大的機會。關鍵字是“率先”。大陸發展機會或機遇是大陸同胞、台港澳同胞及全球可共享的。“十九大”報告則提出“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說明政策是向台灣傾斜的,是有優先機會的。這是台商需要認真體會、領會的,也是需要認真對待與努力積極爭取的。

  二是“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關鍵字是“擴大”。就是未來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仍是中央對台政策的基調與重要抓手,這也是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組成部分與重要支撐力量。儘管沒有具體的方案與內容,但卻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強調“擴大”兩字,則內涵豐富,有更多想像空間,可讓台商放心、寬心與用心,可以大膽參與及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在大陸經濟穩步發展與不斷創新進程中,台商依然有龐大商機,兩岸經濟合作仍有很大潛力。但要注意與強調的是“擴大”兩岸經濟合作,同時“實現互惠互利”,要逐步調整“讓利”與“單方面利益導向”的思維,不能一方得利另一方失利,而是互惠互利與共贏。

  三是“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關鍵字是“同等待遇”。這是一種“惠台”政策,主要是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岸一家親”的對台工作理念,體現台灣同胞與大陸居民享有基本相同的待遇。這對台商同樣適用,而且更重要,是一種新的“政治福利”與“政策紅利”。未來大陸會持續出臺具體的相關政策,對台商絕對是好事。日前,國台辦經濟局負責人表示,9月10日,國台辦、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共同批准在廣西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後續將推動在四川等其他地方設立類似園區,呼籲台資銀行把握這一發展良機,“用好用足大陸西部地區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能”,融入到大陸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來。這是國台辦對台商釋放的重要政策信號,值得台商思考,把握商機。

  二、要適應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業態與新商業模式

  現在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更快,有更多創新,更多創意,正在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其中,所謂的大陸“新四大發明”就是大陸新經濟的發展標誌與象徵。未來台商大陸投資要走專、精、新與差異化發展道路,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適應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業態與新的商業模式。

  (一)要融入大陸經濟鏈、產業鏈、生態鏈、價值鏈,這是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方向、新趨勢。大陸企業的創新能力在增強,創新發展加快,正在不斷領先新的產業發展。台商難以延續過去既有的發展模式與舊的投資合作思維,需要以新的思維、新的視野重新審視大陸市場,善於把握大陸發展商機,融入大陸或大陸企業主導、建構的經濟鏈、產業鏈、生態鏈與價值鏈,扮演其中的一環與特定角色。如台商加入阿里巴巴產業與生態體系(在馬雲親自主導下,已有十多家台灣企業加入其生態體系),成為其平臺的一部分,分享這一龐大產業鏈與生態鏈的發展紅利,就可實現共享與共同發展。未來獨立於大陸產業鏈、價值鏈、生態鏈或類似生態鏈之外的台灣企業經營就會困難,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同時在台灣島內政治與政策環境限制下,融入發展將成為未來台商大陸投資經營的新方向與新趨勢。

  (二)借助大陸市場,開展共同技術標準合作,台商的技術優勢才能發揮最大市場效益,獲得發展機會。台灣與大陸企業在不同產業、不同領域甚至同一產業不同環節都會有自己的優勢技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壟斷所有技術。有發明、有專利、有技術,只有理論上的資源,並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如何將其產業化,如何市場化,如何做大做強,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許多政策、制度與市場環節,這是擁有技術之後的又一個挑戰。對許多台商來說,未來要將技術市場化與產業化,做大做強,就需要借助大陸市場,需要兩岸合作,才能實現互利共贏,才能共同發展。

  過去多年來,兩岸在通訊、電信領域的技術標準與產業合作有成功案例,取得較好效果。目前台灣智慧服裝技術在全球處領先地位,但如何制定國際標準並獲得認可,就需要大陸的合作。2016年,台灣電電公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工業研究院、資策會、長庚大學與產業界代表(仁寶、英業達、正崴電子、南紡、遠東紡織等)成立了“台灣智慧型紡織聯盟”(TSTA),推動智慧服裝產業標準。目前大陸還沒有智慧服裝廠商,國際上也沒有智慧服裝的國際標準。台灣企業則率先於2017年8月完成標準制定,但如何擴大與獲得國際認可則是一大挑戰。於是台灣企業正積極與大陸多個省市協商,希望以台灣制定的標準為基礎,通過與大陸合作,擴大為兩岸的共同標準,進而推廣為國際標準。現在的問題就是兩岸企業界需要協力合作,

  事實上,台商在諸多產業領域都有自己的獨特技術,如何運用大陸市場推廣與市場化,是未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三)要善於把握參與大陸經濟創新,要適應大陸新的商業模式與新業態。大陸持續改革開放與制度創新,傳統或既有的一些商業模式不再適應新形勢,倒逼新業態、新模式的產生。“共享經濟”、新零售等持續發展。早期更具開放理念的台商或台灣,如今卻在新經濟、新業態與共享經濟等方面的發展顯著落後了,政治環境複雜,政策法規僵化,阻礙了新經濟發展。大陸在繼續沿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大膽創新中發展,開創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台商需要大膽闖、大膽試,參與到大陸新經濟發展進程之中,開創新的復興之機。

  2017年11月,“雙11”剛過,阿里巴巴集團就以224.25億港元入股知名零售商大潤發(佔大陸零售市場的14%)控股公司高鑫公司(屬台灣潤泰集團),取得36%的股權,不僅開創了舊零售與新零售合作的零售業新革命,而且是兩岸經濟合作的又一重要案例,對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模式具有重要促進。

  國際投資機構認為,“十九大”對未來經濟發展理念有三個主要方向:一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二是協調“共有制”和“非共有制”經濟發展,重視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三是推動新型現代化、開放發展。其中,創新這一塊是大陸未來發展極具潛力與發展前景的投資板塊。創新與新興產業緊密相關,政策引導與支持將讓新興產業成為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這三個新的發展理念與方向,是台商特別需要關注、重視的,從中發現與找到新的合作點。

  三、大陸不同產業與領域的市場規模效應與商機

  大陸經濟發展優勢不僅在於中央政府的經濟、產業政策規劃引導,還在於完整完善的產業體系以及巨大的市場規模與市場潛力。這對台商在大陸投資發展更具吸引力,也是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動力所在。

  (一)要積極參與到大陸主導的區域基礎設施投資之中

  基礎設施建設是區域與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其中“一帶一路”又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區域。大陸在國際工程承包、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建設方面優勢明顯,台灣也具一定的競爭力。依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亞洲45個成員國或地區,2016-203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要達22.6萬億美元(按2015年價格計算),其中13.1萬億美元需求來自中國大陸,平均每年為1.5萬億美元。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這樣龐大的規模與商機,不是少數國家或地區或少數企業所能完成的,需要更多國家或地區的參與,需要更多企業的投入。如何參與,建立平臺,資訊公開,公平競爭,通力協作,是必走之路。

  (二)要把握大陸資本市場的商機

  大陸資本市場雖然不算發達,但市場規模與發展潛力巨大,依然存在龐大的投資與合作商機。依統計,大陸股權類私募市場增長迅速,2015年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總量達5.6萬億元人民幣,2016年新增1.37萬億元。如今中國大陸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重要目的地。A股市場已是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興資本市場,還是增長最快的資本市場,而且正在邁向國際化、規範化。到2017年7月,共有311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獲批額度933億美元;222家境內機構獲得RQFII資格,獲批額度達5842億元人民幣。

  佛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認為,與資本市場高度連接者並可從中尋求投資機會者,就屬關注美好生活並建立“美麗中國”政策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其中,A股納入MSCI相關指數,將帶動投資人持續追蹤資金注入情況,為主動與被動資金配置做準備。預計2018年正式納入且實施後,初期將有150-1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後續隨著權重逐步提升,中長線將有更多資金流入。

  未來大陸資本市場的持續開放與制度的完善,加上產業的發展,資本市場潛力巨大,是台商長線投資與金融合作的重要選擇。

  (三)把握大陸新經濟、新產業的市場規模商機與效應

  大陸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市場規模與市場潛力。尤其是“十九大”深刻提示的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新方向,以及諸多新興產業的巨大貢獻發展潛力。台商尤其要關注與把握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健康經濟等發展商機。

  智慧經濟與市場潛力:人工智慧正在興起與迅速發展。統計顯示,目前全球科技產業巨頭在人工智慧上的投資達300億美元,海峽兩岸科技企業紛紛投資。據瑞銀研究報告,到2030年,人工智慧每年將為亞洲貢獻高達1.8萬億至3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將對金融服務、醫療健康、製造、零售與交通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綠色經濟與潛力。到2016年,中國大陸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6億千瓦,佔總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5.1%;其中水電為3.38億千瓦,風電1.54億千瓦,光伏發電1.02億千瓦,生物發電1330萬千瓦,均居全球首位。另外,新能源汽車也是綠色經濟的一部分。其中,大陸電動汽車呈現爆發式的發展。2017年1-7月,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50萬輛,年增長45%;預計到2020年產銷均達到200萬輛,到2030年大陸電動車保有量將超過8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不只是簡單的傳統能源變為新能源,而且被認為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性引領產業,將重塑汽車產業鏈。

  健康經濟與市場潛力:適應老齡化發展、產業鏈伸長(醫療、健康、養老、休閒、旅遊)、前景看好的大健康產業正在迅速發展。2016年,大陸大健康產業總產值達到5.6萬億元人民幣;台灣健康產業規模則小得多,到2020年預計僅1200億元新台幣即40億美元。

  僅僅上述幾個新興經濟的產業規模與市場潛力,對台商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也是台商參與投資與合作的好時機。台商應抓住十九大後新的發展機遇,在開創自己新事業的同時,也開創兩岸經濟合作新局面。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2月號,總第242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