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鏡頭:老廣州上下九 西關現代風情街
http://www.CRNTT.com   2018-03-01 00:58:49


騎樓是一絕景(中評社 郭至君)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 郭至君)廣州有一條大名鼎鼎的上下九步行街,每年春節假期,這裡通常都是人頭濟濟,紅紅火火,人聲鼎沸,好個熱鬧!它地處廣州市荔灣區(俗稱西關)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間,是廣州市三大傳統繁榮商業中心之一。全長約1237米,共有各類商業店鋪238間和數千商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了當今商業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關風情特色,並構築成一副獨特的、絢麗多姿的西關風情畫,營造出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早在6世紀20年代,這一帶已成商業聚集區,印度高僧達摩在此登岸傳教,因而得名"西來初地"。明清時期,隨著接待外國使者和商賈的懷遠驛(在今下九路南側)的設置、大觀河的開通,以及十三行成為廣州對外貿易重要口岸,商貿日益興旺,一時間各國、各地的商賈雲集,成為廣州最大的商貿集散地。後來十三行被火焚毀,商業逐步遷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該地為最繁榮,是廣州與全國及海內外進行貿易往來的一個重要窗口。

  步行街的騎樓建築連綿千米,成為獨特的一道風景線。歷史上,騎樓源自新加坡、香港等英屬殖民地。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為改善居民擁擠的住宿情況,頒布了《騎樓規則》,並開始建造騎樓。10年之後,兩廣總督張之洞從香港得知騎樓的功用,便參考西方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香港的經驗,建議在廣州興建類似騎樓的“鋪廊”。1912年,廣東都督陳炯明將廣州城的騎樓正式列為城市管理條例之中。1918年,廣州政府開始鼓勵興建騎樓。騎樓適應南方炎熱多雨氣候。可供商戶、顧客在任何天氣下環境下進行商業活動的實用又美觀的建築長廊,更是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現日人流量以數十萬計。

   廣東人好吃,而作為西關老區,舊時這一帶就有“百步之內必有小食”的說法。許多風味獨特的街頭小食,一直流傳至今。步行街內大小食肆數十家,既有百年老店陶陶居,亦有"國家特級酒家"廣州酒家,還聚集了一批經營"西關名小食"的南信甜品店、歐成記面店、老西關牛雜、老西關拉腸等等,也盡聚了製作廣式月餅的著名傳統餅店--蓮香樓、趣香餅家等,充分體現出"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飲食文化風情。 

   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到上下九是衝著她的商業氛圍而來,但有些人的興趣卻不在此,往上下九主路旁眾多的小巷中一拐,又是另一番幽靜的天地,那裡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幾乎每一條街、每一條巷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及深厚的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