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個人征信業務放開 多維信用評價呼之欲出
http://www.CRNTT.com   2018-02-28 10:49:21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如今,隨著個人征信在生活中逐漸被普及應用,人們也愈發重視個人信用記錄。

  前不久,兩則關於個人信用的消息引發關注:先是支付寶2017年度賬單因為捆綁推廣芝麻信用備受爭議。緊接著,央行發布公示,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這預示著,以後個人信用報告或將不再是“央行專屬”……

  警惕:APP查詢個人征信用處不大

  凡是貸過款的人都清楚,個人信用報告是貸款環節非常重要的證明。前不久,記者登錄央行征信中心官網後,發現在首頁最顯著的位置,發布了這樣一則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序(APP)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敬請廣大用戶注意。

  一位金融業界人士稱,目前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只有三個正規接口:第一個是央行征信中心官網,第二個是分布全國的2000多個線下櫃台、自助機,第三個是商業銀行櫃台及網銀委托查詢。

  不過,記者發現,即便是央行發布了安全提示,但個人征信查詢APP依然未絕跡,記者在手機上隨便一搜,可以提供個人信用查詢的APP就多達幾十款,名稱中普遍帶有“征信”二字,從下載記錄看,某些APP下載量甚至達到了上千次。記者下載了一款APP體驗,通過一系列註冊資料的填寫之後,APP提示已經申請成功。次日,記者進入查詢頁面,的確顯示了一份個人信用報告。

  隨後,為了核實這份通過APP查詢到的個人信用報告是否真實,記者又專門在央行征信中心的官網進行查詢。事後,兩份報告對比顯示,大致內容相差不大,只是央行提供的報告更詳盡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