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扎克伯格對數據遭竊事件道歉
http://www.CRNTT.com   2018-04-11 17:22:31


 
  美聯社9日報道,書面證詞沒有就用戶數據遭“竊用”過程提供新信息。扎克伯格介紹了先前發布的應對措施,如開始審查臉書2014年開始技術上限制第三方程序接觸大量用戶信息之前、有渠道獲取大量用戶數據的每個應用程序。劍橋分析公司正是在臉書封住這道“後門”前得以獲取大量用戶數據。

  扎克伯格說,他已要求臉書投入更多資金保障數據安全。這固然會“嚴重影響企業未來利潤率”,但“我想明確我們的優先目標,即保護我們的(用戶)群體比利潤最大化更重要”。

  【誰在“收割”用戶數據?】

  臉書事件再次暴露網絡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保障缺失的現實。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估算,安客誠、益百利集團、Quantium、eBureau之類大型“數據中介商”掌握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可高達人均3000個數據點。

  游說團體“隱私國際”的數據項目領隊弗雷德麗克·卡爾特霍伊納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成千上萬家企業做著收割用戶個人數據、追蹤用戶線上行為軌跡這門生意。這是一項全球性產業。不僅存在於線上,線下也有,如利用各種優惠卡追蹤消費或借無線上網服務追蹤手機。你幾乎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個人數據究竟被拿去做什麼。”

  卡爾特霍伊納以她自己為例:過去6年,累計600個左右應用軟件或授權獲取她的蘋果手機數據。她想查清到底這些軟件掌握多少個人信息,“可能需要花一年時間”,因為軟件生產商絕不會輕易公開這類信息。

  “數據販”收集的用戶信息不一定準確。按照美國福里斯特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蘇珊·比代爾的說法,業內普遍估算,僅有五成數據準確。那麼,消費者需要這麼擔心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