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從日美貿易戰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8-04-17 12:46:40


 
  彼時,受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壓力,日本政府放寬了金融政策,推出經濟刺激項目,央行降低利率。1985年,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規定日元與馬克(聯邦德國的法定貨幣)應大幅升值,美元應大幅貶值。之後,上述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拋售美元,繼而推動日元持續大幅升值。

  在“廣場協議”簽訂後的幾年,大量的日元資金流向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特別是房地產領域,造成房產價格上升過快,形成泡沫。宮內義彥認為,當時的政府“犯了一個錯誤”,想要打破房地產等領域的資產泡沫,以使之恢復到正常水平,但“進行了矯枉過正的調整”,造成消費物價指數(CPI)過分下降。

  “當時CPI根本就沒有上升,沒有泡沫。”宮內義彥認為,日本政府出現的誤判,以及之後出現的經濟泡沫,和將近10年的經濟發展“停滯期”,從根本上是源於日美“貿易戰”之後的一些列貿易、貨幣政策。

  “我覺得中國政府從日本的經驗上學到了很多。”宮內義彥說。白川方明也認為,日美貿易產生巨大差距後,美國逼迫日本調整匯率,進行日元貶值,導致了長期的貨幣寬鬆政策,是造成日本經濟泡沫和“停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是不是要吸取當時的經驗教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凱爾德(Kent E.CALDER)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日本當年的貿易政策轉變,以及利率市場化等一系列貨幣政策轉變,影響了後續的很多機制,包括長期信貸、銀行發展等。這對今天再次出現在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內部結構性改革是重點

  作為當年日美“貿易戰”的親歷者,以及之後日本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之一,白川方明對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仍保持謹慎觀察的姿態。他認為,對於“貿易戰”這類帶有明顯政治屬性的經濟話題,需要更為理智、全面的思考,應該回歸兩個國家的“基本面問題”。

  以日本當時的宏觀經濟狀況為例,白川方明指出,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在國際上仍然很快,但與之前幾年相比有所下降,但當時的決策者不能接受經濟增速下降的現實,希望通過加杠杆等措施來刺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

  回顧當年的歷史,他認為應該仔細研究“貿易戰”背後,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等核心問題。以人口結構為例,恰恰是在日本“人口紅利”最高的時候,日本的經濟泡沫破滅了。白川方明指出,在持續的貿易摩擦背後,更應該關注和尋找解決本國經濟內部結構性問題的辦法。

  宮內義彥指出,當時面對來自歐美國家的壓力,日本央行的做法是正確的,但要解決外部貿易摩擦、內部經濟結構等問題,所依靠的不只是貨幣政策,還要通過財政政策來提高供給側需求。“在現實過程中,貨幣政策的寬鬆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這對我來說是比較失望的,因為只有貨幣政策在發揮作用。”

  事實上,日美“貿易戰”時,日本經濟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國內消費需求在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中所占比例較低。而今天,內需已經成為日本經濟最重要的部分。據宮內義彥介紹,如何穩定內需、提升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已經成為日本政府關注的頭號大事。

  肯特·凱爾德認為,日本在“貿易戰”期間的財政政策不夠積極,這也是一個問題,背後所反映的是,在自身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日本國內當時的體制轉型過程並不成功,特別是全球化的過程太快了,反而毀壞了日本的一些機制。他指出,中國可以從中吸取教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則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日美“貿易戰”的另一個主角。

  在他看來,美國在上世紀60~90年代將貿易逆差歸罪於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並且逼迫日本把生產轉移到美國,但直到今天,美國所面臨的貿易逆差並沒有減少,反而還在繼續增加,這說明關鍵問題還是在於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

  “現在美國的貿易逆差同樣是因為儲蓄率太低,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林毅夫說。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美國並沒有從自身問題下手,而是繼續盯著貿易逆差不放。他認為,中國再次面臨著類似的情況,“這次我們有理由做我們該做的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