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汪毅夫:“台灣番民屋宇”
http://www.CRNTT.com   2018-05-27 00:28:07


圖二(來源:汪毅夫提供)
圖三(來源:汪毅夫提供)
圖一(來源:汪毅夫提供)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作者 汪毅夫)近人徐珂《清稗類鈔》第一册於“台灣番民屋宇”條下記:“台灣番民之建築屋宇,先植棟柱於地,然後削竹為椽,編茅為瓦,成圓蓋,合力擎舉,置棟上。前後皆有闔扇,雕繪髹塗,色殊麗,兩旁皆細竹編為花草等紋,外堅密而中無間隔,形狹長,遠望如畫舫,又擇平地,編藤架竹木,高建望樓,每逢禾稻黃茂收獲登場之時,至夜,呼群扳緣而上,以延睇遐屬,平地亦仗械支柝,徹曉巡伺。”                              

  文人妙筆,將茅草屋宇說成一道風景。我藏有一套日據台灣時期印行的《日月潭》(圖一)風景明信片,其中就有當地邵族(Tsao,又稱曹族、水沙連族、阿里山族等)在日月潭畔建造的茅草屋宇(圖二),確實是建於 “平地”,其“形狹長”,同日月潭聯為一道風景也。其拍攝時間也恰是“禾稻黃茂登場之時”,圖中有人正在自家庭院翻曬稻穀。當然,有時也會有“大殺風景”的圖片。我在汪洋《台灣視察報告書》(中華書局1917年版)看到茅草屋前懸掛“貫於索”的頭骨照片(圖三),其圖片說明是:“番人有以多得異族人頭顱勇士标志之習慣,故屢出番地,猎取首級。或以盤石為棚而架之,或貫於索而懸於倉前,或以竹木為架而陳列之”。作為歷史上曾經真實存在的情形,這種圖片看看就好、不看也罷。                                           

  附帶言之,中華書局是1912年創辦的,汪洋《台灣視察報告書》 為其創辦初期的出版物,圖文並茂,書中收錄照片128張,頗具文獻價值。

     2018年5月26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