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評關注:“蕉土蕉金”輪迴 如何打破?
http://www.CRNTT.com   2018-06-08 11:03:55


“農委會”官員找來企業主、產銷團體開記者會救蕉價。(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6月7日電(記者 楊騰凱)當台灣氣候由涼轉熱,蔬果生長快,加速採收上市,大量蔬果一下子進入拍賣市場,價格自然走跌。接著颱風掃過,產區受創,轉涼後蔬果供應短缺,價格又漲翻天,台灣農業每年重覆著同樣的戲碼,香蕉價格一下子貴如金,一下賤如土,“蕉土蕉金”,等待著翻轉。

  國外農業多由農企業經營,生產流程不光只是耕種,更系統化經營冷藏倉儲,當市場價格不好時,採收下來的農產品可稍作保存延後上市,不必因擔心蔬果腐敗後,一毛錢都換不回,就急著上市賺取收入,使整體批發價格雪上加霜。

  台灣農民多是小農自耕,只管農地,沒有冷藏冷凍供應鏈的概念,蔬果採收後,便急忙交貨給盤商換取現金,使錢財“入袋為安”,後端的冷藏、運輸或上市,一概不管,長期下來的後遺症,就是蔬果採收後只有上市一途,就算市況再慘也要賣,否則放在田間腐爛,1毛錢都換不回。

  “農委會”其實對農民已相當疼惜,當農民對產銷開始抱怨,便急忙幫蔬果找出路,官員拉著企業主開記者會大口吃香蕉,表演不嫌多,就怕演不夠,甚至更直接一點,還會拿人民納稅錢收購次級品,每公斤3元嫌少,就加碼到5元,反正選舉當前,顧不了那麼多,顧好選票才是根本。

  “農委會”自己也明白,當產銷失衡時,才大張旗鼓促銷,只能治標而已,治本的關鍵仍在於,除了農產運銷体系的改革與調整外,如何加強輔導農民,不要一窩蜂搶種當下價格好的農產品,又如何擴大內外銷市場,增加消費。馬英九執政時期的大陸市場,以及大量陸客來台的消費力,或多或少都有利益產銷的平衡。如今一旦失去了外銷與陸客消費力的加持,或許只能靠老天疼惜果農賣個好價了。

  時節即將進入颱風季,可以想見,當颱風一掃過,產地受損消息傳出,蔬果價格一定會回升,“蕉土”轉回“蕉金”,警報也跟著解除。但是,執政者真的要好好思考,相同的戲碼不要一再的上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