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銀行理財規模下行勢頭有望改善
http://www.CRNTT.com   2018-07-24 16:44:21


 
  2017年以來,隨著監管持續加大力度,理財業務已開始向有序調整。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環比5月末下降1.18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占比也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占比約為7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占比約為15%左右。

  “理財新規”細則出台意味著監管政策明確了新產品的發行要求,消除了過去2個月產品發行因細則未定帶來的不確定性。華泰證券預計,“理財新規”細則出台有助於新產品的加速推出,理財產品規模的下行勢頭也有望改善。同時,新產品的加速推出有助於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投資者管理體系有待建立

  “資管新規”和相關細則落地,平安集團副首席風險執行官楊峻認為,新資管時代,重要的是要建立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的適配體系,“我們一直說資管就是要把合適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句話到底怎麼落實?什麼樣的產品應該賣給什麼樣的投資者?我們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打破剛兌、沒有資金池運作的前提下,能做到‘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應對新規挑戰。”

  此外,銀行理財市場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教育也至關重要。

  “原來我們認為投資者教育更多是監管的事,但實際上,資管機構也責無旁貸,因為只有讓投資者了解了你的產品、風險,才有可能實現打破剛兌、買者自負。我們一直說得比較多的是‘賣者盡責、買者自負’,以前我們更多的看後面四個字,自己買,自己負責。但由於金融產品天然隱含著風險滯後性和隱蔽性,所以在‘賣者盡責’沒有做好的前提下,要求投資者‘買者自負’,這是不合理的,也不公平,所以資管機構有非常強的投資者教育的責任。”楊峻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