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時報:中日結束相互消耗,兩國都將得分
http://www.CRNTT.com   2018-09-03 09:54:29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日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稱,日中關係已經“完全回到正軌”。就在上周五,中日財長在北京對話並取得成果,另外中國外長王毅上周五會見到訪的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這稱得上是中日關係加速回暖的一周。日本媒體都在預期安倍將在今年10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時正式訪問中國,這將是日本首相7年來首次訪華。

  中日交往全面趨於活躍既是兩國之前很多年關係緊張的自然回擺,也有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的外部推動。現在就說中日關係“已經完全回到正軌”,似乎有點滿,不過兩國朝著正常的國家關係回歸,應當是大趨勢。

  由於有美日同盟的牽制,也因為中日是亞洲兩強,分別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對華戰略思維極其複雜。再加上兩國管控釣魚島及歷史問題上的麻煩,中日關係要成為穩定的友好關係是很難的,它注定是一項長期挑戰。

  然而,放縱中日關係動蕩,同時提高了兩國整體外交的成本,這樣的“兩傷”已在過去那些年得到充分驗證。恢復兩國正常關係,已是中日的共同願望和需求,它是戰略層面的,比兩國各種摩擦的影響更有分量。

  中國社會對日本的大部分意見來源於一個根深蒂固的擔心,那就是這個近鄰是否會有一天重新成為從清末到上世紀40年代那個猙獰的日本,再次變成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主要挑戰者。然而隨著中國持續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將日本漸漸甩開,這樣的危機感在減弱,這為我們主動採取措施管控中日傳統摩擦提供了更強大的心理基礎。

  日本對華心理有幾道坎,一是對國力被中國反超不服氣;二是擔心遭到中國的報復、打壓;三是強者崇拜,認為站美國這一隊更保險,等等。但是隨著中國崛起成為現實,日本調整對華思維勢必發生,因為“聯美抗中”不符合日本的長遠利益,它本來可以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但卻把中美一個搞成了“敵人”,一個搞成“主人”。

  日本的最大利益肯定是在中美之間保持相對中立,而不是跟著一個搞另一個。韓國也是美國的盟友,但它的對華政策遠不像日本前些年那樣極端,日本對華態度逐漸“韓國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中日實力差距肯定還會繼續拉大,這既可能使得日本更加恐懼中國,從而死抱美國大腿,不惜為此受華盛頓的“胯下之辱”;也有可能促使日本形成戰略理性,在中美之間搞“平衡外交”。中國應當爭取後一種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