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皮國立:1949兩岸歷史斷裂明年70周年
http://www.CRNTT.com   2018-10-02 00:09:08


皮國立研究眷村與桃園學,發現1949年是一個斷裂,明年是1949年之後的第70年,兩岸會有瘋狂研討會,探討1949的意義。(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0月2日電(記者 黃文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台灣。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史組專任副教授皮國立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研究兩岸歷史學者都看到,1949年是一個斷裂,明年(2019年)是1949年的70年,台灣歷史承載1949年以前中國史,勢必會有瘋狂研討會舉行,熱烈探討1949的意義。

  皮國立,台灣師大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科學與人文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中國醫學史、疾病史和身體史,也研究特定近代軍事和政治史,以及圖像、知識傳播的文化史,特別是和中西醫學、衛生、身體文化等主題。

  這個學期,皮國立在學校開“桃園學”課程,探討眷村文化史與桃園學,頗受歡迎,尤其眷村故事與文化,台灣年輕一代幾乎遺忘,他告訴中評社,台灣有四大族群,閩南、客家、外省與原住民,不過往往不談“外省”,因為過去都是以中國史為主,當現在歷史開始以台灣史為主,忘了眷村裡面有中國史,眷村也已經“內化”為台灣史的一部份。

  皮國立在課堂上,會告訴年輕大學生,眷村,就是讓眷屬居住的村落,廣義是指軍公教人員的眷舍,狹義則是專指安置“國軍”官兵與眷屬的宿舍,它是一種以政治認同為基礎所形成的轉移空間,大部分多指所謂“外省人”,在1945-1953年隨“中央政府”遷台的外省第一代第二代而言,眷村成了他們安身立命的場所,眷村文化就是台灣文化縮影,

  他舉例,最常聽到“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情味”,這句話,凸顯台灣的人情味濃厚,好比鄰居彼此互借柴米油鹽,這在眷村最常發生,很多故事也是來自眷村,當然台灣農村時代也有,卻不能否認,眷村扮演很重要角色,可以看成台灣文化的整體性。

  皮國立解釋,台灣文化跟中國文化並不會衝突,文化也很難切成兩半,光眷村飲食也深深影響台灣飲食,好比餃子饅頭,彼此分工,有人桿餃子皮,有人包餡,這些飲食生活,是隨著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大規模移民到台灣,當時大約有120萬人,來自大江大海,也跟著移入台灣。

  他表示,因為1949年的歷史斷裂,台灣在1949年,承載兩段歷史,“中華民國在大陸”還有“日本佔領台灣”,當然有人試圖把歷史割裂,只是歷史沒有辦法割裂,這是延續性,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1949年之於新台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