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九合一”選舉與政情社情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9-01-17 00:13:51


 
  (二)政黨格局由調整分離邁向整合洗牌

  民進黨此次遭遇大敗,蔡英文第一時間辭職黨主席以承擔責任,民進黨內關於主席人選面臨系列博弈,“新潮流”、“蘇系”、“謝系”、“英派”開始系列交鋒。“內閣”也在“大換血”,民進黨內派系力量將依據選舉結果進行重新劃分,黨內政治權力也將重新分配。此次“九合一”選舉,蔡英文可能會失去代表民進黨參加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的資格,誰能獲得民進黨主席提名?誰將代表民進黨衝擊2020?蔡英文會採取何種手段力保“總統”候選人地位的提名?這都是民進黨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

  而國民黨此次勝利,將進一步穩固吳敦義黨主席的地位;但侯友宜、盧秀燕、韓國瑜等中生代、新生代也在迅速成長。2020年國民黨推選出來的參選人可能有更多種組合和機會,吳馬朱王四個太陽之爭,誰將代表國民黨出戰2020?誰將在未來打開兩岸關係冰封的局面?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觀察。

  (三)年輕一代由漠不關心逐漸理性回歸

  現在台灣每年有六十萬首投族登上選舉舞台,以前年輕人被標榜為不關心政治,尊崇“小確幸”的狀態。但隨著台灣出現的“太陽花”學運以及洪仲丘事件,都說明了台灣年輕人越來越關心政治。由於現今台灣經濟低迷,年輕人將所有怨氣化為實質的選舉力量,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情緒,以選票形式發揮出來。從2018年的選情來看,支持柯文哲的基本是以泛綠選民和年輕人居多。⑥

  2018年二月大陸出台了“惠台三十一條”以及各省紛紛出台系列對台的優惠政策,大陸對台無疑起到磁吸效應,台北建國中學、桃園武陵中學2018年赴大陸求學的高中生人數暴增,其效應在島內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震撼。目前台灣年輕人不好找工作,又是低薪時代,蔡當局執政後力推“年金改革”,大砍退休待遇,年輕人對軍公教一類的工作也不抱期待。台灣現有的氣氛,人心思變,而大陸發展日新月異,大陸已成為台灣青年“求活路”的重要選項。⑦求新求變,理性回歸,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將前往大陸發展作為其人生規劃中的選擇之一。

  (四)經濟民生成矚目焦點決定選票走向 

  “九合一”選舉是地方性選舉,民意走向影響投票進程。而民意的重要來源,基本取決於民眾對島內經濟與民生的直觀感受。民生是台灣當前的主要社會問題,經濟是台灣當前最主要問題,也是島內民眾的焦點問題。此次“九合一”選舉,盧秀燕、韓國瑜非傳統藍營大佬,但異軍突起。盧秀燕聚焦社會熱點,在空汙等民生問題上嚴重打擊林佳龍。韓國瑜以經濟為主軸,提出“南台灣不需要政治而需要經濟”等政見,改變“又老又窮”的高雄現狀,讓其在高雄選戰中成功逆襲。而彰化縣民進黨籍候選人魏明谷,因為在其擔任縣長期間,一些在四年前選舉時的福利承諾沒有實現,農地工廠問題、學童免費營養午餐、幼兒福利等沒有落實,成為競爭對手國民黨籍候選人王惠美的攻擊目標,而最後無緣縣長。

  另外從經濟民生延伸到“九二共識”議題,目前藍營15縣市長紛紛承認“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已經從政治議題轉為經濟民生議題,也成為是否與大陸合作交流的決定性因素。韓國瑜甚至對新當選綠營屏東縣長、台南市長喊話,希望共同遵守其“九二共識”主張。所以說,此次“九合一”選舉中勝利者,無不是強調保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才繼而贏得選舉。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政治意識形態、統獨話題、藍綠色彩會逐漸淡化。台南市長、民進黨籍的黃偉哲甚至表示,願意和高雄一起拚觀光、拚經濟;也不排斥訪問大陸。顯然,選后的新民意已經成爲藍綠地方首長的關注要點,他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島內的經濟和民生方面。

  三、“九合一”選舉後兩岸關係的形勢前瞻

  此次“九合一”選舉雖然落幕,但是政權還掌握在民進黨手中,藍綠陣營就各自政治認同、經濟議題將繼續交鋒,同時2020年大位之選即將鳴槍起跑。在此背景下,此次“九合一”選舉對島內政局走勢、兩岸關係勢必產生重大影響。

  (一)島內政治生態和“文化台獨”現狀對兩岸關係提出挑戰

  長期以來,島內政治生態是藍綠對立,兩黨傾軋。根據2018年“九合一”選舉結果統計,其效應將延續到2020年的“立委”和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依藍綠得票數計算,“藍升綠降”,照此推測,民進黨政黨議題與未來兩岸關係方針政策將受到國民黨掣肘。由於2016年“立法會”議席失守對國民黨來說使得國民黨成為“立法會”議席少數,國民黨“立委”們在“轉型正義”、“公投”立法等議題上不能狙擊綠營,才使得現在兩岸關係如履薄冰。此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旗開得勝,在新民意的加持下,國民黨將變得更有話語權。但如果國民黨在未來不改變政黨形象,不整合黨內資源,協調各方利益,未來兩岸關係是否能迎來新一輪機遇值得持續觀察。

  國民黨的此次勝選的幾個縣市,其候選人基本都強調是個人特質,淡化藍綠意識形態,唯一強調藍色色彩的是國民黨在台北的候選人丁守中,他最後以些許失敗而告終。這次國民黨勝利應該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韓國瑜“一人救全黨”現象,也應看作是自我調整和培養中青年領袖的絕佳機會,做好內部政策和梯隊建設方面工作。韓國瑜在高雄勝選,提出“認同九二共識”口號,應會主動與中國大陸對接,信守其發展經濟承諾。但是當政的民進黨當局是否會予以支持?值得我們深入觀察和研判。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當前的兩岸政策是所謂“維持現狀”下的“漸進式台獨”,目的是為了平衡黨內“淺綠”和“深綠”的矛盾,吸引更多的中間選票。11月24日民進黨敗選,蔡英文主動辭去黨主席,但是不排除今後,在中美、中日博弈不斷加劇的大格局下,蔡英文更加抱緊美國和日本大腿,打“美國牌”和“日本牌”。雖然蔡英文因敗選而辭去黨主席,但其作為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即使2018年“九合一”選舉失利,但至少到2020年,其還在繼續執政。在內外壓力兩難下,是否會倒向“深綠”陣營,進一步出台對抗大陸政策措施,甚至在兩岸關係上走上偏激路線,即兩岸關係面臨新的挑戰,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推行的“文化台獨”試圖從精神上切斷中華文明和台灣文化的紐帶,繼續“去中國化”,不斷消解台灣同胞對大陸的文化認同感,這也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是在動搖兩岸關係的“底線”。蔡當局“去中國化”的舉措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清除台灣社會中不利於“台獨”的中國文化,如淡化部分中國傳統節日,清理台灣留存的重要中國文物以及默許島內“去蔣”、“去孫”乃至“去鄭”、“去孔”、“去媽祖”等行為;二是通過文化教育培養年輕一代純正的實則是“抗中媚日”的“台灣史觀”,藉以實現其所謂台灣人“天然獨”之願景,如廢止“課綱微調”、在民主自由的名義下讓中小學生審課綱等;三是為台灣“正名”,將一些與台灣掛鉤的機構進行名稱“正名”,比如將“中華奧會”改為“國家奧會”,推行台灣人的“本土”意識。此次民進黨操控的“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雖然沒有通過,但是還是有476萬人投了贊同票,金馬獎傅榆的“台獨”言論,這些都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嚴重構成威脅,嚴重衝擊了兩岸關係,對兩岸關係未來走向構成嚴峻挑戰。

  (二)島內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願景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機遇

  目前來看,不管哪一個政黨在“九合一”選舉勝利都衹是暫時的,其最終目的是長期執政,而目前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是保持長期執政的核心手段。民進黨應該要認真思考是否要繼續採取目前這種阻撓兩岸政策的策略,要斟酌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畢竟現代社會,經濟決定政治,沒有大陸這個寬闊而巨大的市場,台灣經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和影響。輸掉經濟就是輸掉未來,輸掉未來,就是輸掉台灣。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提出是出於削弱大陸經濟影響的考量,但由於深陷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中,台灣本身並沒有足夠強大的資源和能力去支撐其戰略意圖,以至於最終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其中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大陸遊客的減少對台灣經濟形成了嚴重衝擊。目前台灣房價高企,薪資凍漲,工作機會式微,貧富差距加大,社會階層固化,加之人口少子化、老齡化、結婚率生育率降低等系列經濟民生問題層出不窮。假如民進黨在此次選舉失敗之後,認真反省檢討政策,選擇轉變與大陸的經貿關係,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特別是經濟民生之間的發展未嘗不是良好的機遇,對其2020年大選也留有一線生機。

  解決民生是島內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政黨最大的政績。如何將民生問題落實,而不是口號和騙取選票,是台灣當局執政的重中之重。民眾生活困苦,是現實問題,也是縣市長的責任。國民黨此次全面獲勝,但是其縣市領導人必須清楚,要提高民眾幸福感就要經濟發展,收入增加,這與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也是息息相關的。畢竟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的擴大,台灣任何政治勢力都難以抗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韓國瑜在高雄刮起的韓流,力推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一句簡單的“貨賣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撼動了深綠鐵票倉。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近20年,高雄港由國際一流港口變成了二流港口,三十萬高雄年輕人在高雄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由於低薪、高失業率、高物價、高房價、衹能紛紛外出“北漂”。這些人對高雄經濟不認可程度較高,也是民進黨高雄選舉失敗的關鍵。所以韓國瑜在當選後說笑不起來,責任很大,也是不無道理。畢竟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綜上所述,2018年“九合一”選舉,雖然民進黨大敗,國民黨大勝,但可以看到的是民進黨還有一年多執政期,估計至少到2020年前會對兩岸關係改善不會起到太大作用。但大陸已充分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台灣任何政治勢力都難以抗拒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台灣整體上有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動力。雖然兩岸關係面臨巨大挑戰,困難增多,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兩岸的主題,同時也是兩岸的方向和趨勢。儘管民進黨在中央執政,而國民黨此次獲得地方“執政”機遇,但有一點是沒有變的,那就是無論藍綠,“執政”的政黨必須順應民心、呼應民意,滿足民眾的基本訴求。當前台灣的主流民意依然是要實現台灣經濟提升、民生改善、社會發展,而這一切都有賴於兩岸關係保持穩定,且不斷鞏固發展,這是兩岸關係的希望和出路所在。

  註釋:

  ①台灣“內政部戶政司”公告,“2018年10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

  ②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2018年8月27日。

  ③中評網:《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 鄭文燦6都最高》,2018年5月30日。

  ④ 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2018年11月25日。

  ⑤美麗島電子報10月31日民調。

  ⑥華夏經緯網:《柯文哲的主要支持力量是誰?》,2018年9月28日。

  ⑦搜狐網:《台灣年輕人“走”在統一路上》,2017年11月9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月號,總第253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