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論壇:評中美及兩岸關係四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9-01-14 00:08:15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陳士良(中評社 李娜攝)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陳士良認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同日,全國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布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這兩個影響深遠的大事在同一天發生,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當前,我們重溫40年前的這兩個歷史大事,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中美關係與和平統一之間的內在聯繫,並為今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提供一些啟迪。

  第一,台灣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陳士良說,在歷史上,台灣與中央政權的關係就經常隨著中央政權的興衰而發生變化。當中國強盛時,兩岸就統一,而國家弱亂時,台灣被外國強權占領。這幾乎是台灣的宿命。所以中國的強大,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

  第二,解決國家統一問題,需要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陳士良認為,外部勢力干預是台灣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和平統一,仍需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當國際格局、外部環境朝著有利於我的變化時,對於國家統一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態度日益消極。陳士良提出,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對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態度變得更加消極。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政策逐步從“不反對兩岸統一”到“不支持兩岸統一”,發展到今天的“干擾兩岸統一”。

  第四,做好戰略謀劃,營造有利於和平統一的國際環境。陳士良借用陶文釗先生的看法,認為中國未來將既不是完全被束縛於現有的國際秩序之內,也不是另起爐灶,建立一個全新的國際秩序,而是走第三條道路。一是通過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不斷塑造中美關係,不斷讓國際秩序朝著更公平合理的方向改進;二是在某些特定領域,通過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推動現有國際秩序的局部改善。通過這種方式,為民族復興創造最多的時間和空間。就台灣問題而言,我們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和平統一的外部環境,必然是秉持同樣的思路。我們不是要通過重建東亞秩序來解決台灣問題,而是循序漸進地改進東亞秩序,為解決台灣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陳士良表示,我們要創造有利於和平統一的外部環境,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兩岸統一要能夠讓東亞各個國家獲益,而不是受損,二是兩岸統一要能夠讓亞太地區更加繁榮穩定,三是兩岸統一要能夠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有所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