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林千畬:中華文化與台灣的“帶路”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9-02-24 00:18:37


 
  (七)堅持創新驅動,培育增長新動能:目前提供台灣青年加入雙創大軍的機會是非常正確的作法,陸續出台的如惠台31條等政策更證明大陸已經能解脫長期為自己所綑綁的枷鎖,直接面對台灣人民,接納來自自由氣氛與自我意識所養成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兩岸共同發展,經濟帶路,政治開門的可能性,向世界證明中國人不但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也有決心與世界各國和平共存、創新共榮。

  (八)堅持完善互聯互通網絡,促進包容聯動發展:即便台灣時不時有不安分的舉動,也是國際上用來干擾中國大步向前的工具,但是不宜輕易切斷兩岸官方交流互動;盼望大陸方面運用智慧與創意,無論如何仍能以促進包容聯動發展為念,關切台灣人的需要,真正做到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促使民間改變政府的承諾。

  (九)堅持深化夥伴關係,攜手應對共同挑戰:任何戰略的成功,對內要形塑組織文化,對外要包容利害關係人文化,這在歷史上斑斑可考。1990年代,由中央電視台製作播出,並得到中國人廣泛迴響的“大國崛起”系列影片的拍攝及宣揚,可以了解中國在經濟改革開放獲得巨大成功,興起“和平崛起”思維的年代就已了解到這個事實。面對歐美強力阻礙中國的一帶一路大戰略,中國人最早攜起的雙手,應該就是台灣人的雙手,與親人的緊密合作,將是夥伴們關切的重點;與家人一起應對共同的挑戰,恰足以證明中國人是可以信任的好夥伴。

  美國未來學家John Nasbitt曾提出”High tech, high touch”的概念,轉換為我們中國人的說法,可以用“發展是硬道理,夥伴靠軟感情”一言以蔽之。中國人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信任,願意與我們一起繁榮發展,必須回歸中華文化的根柢,並向世界展示我們兩岸四地華人共同發展、和平共處的決心。和平有賴力量維護,形象要靠行動證明!為了中國的民族復興,為了一帶一路大戰略的順利成功,為了歡喜的迎接中國人世紀的來臨,大陸與台灣誓將以共同的文化根源與血脈相連,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迎向最後光榮的勝利。

  (作者林千畬,台灣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行銷襄理、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研究生,本文發表於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四屆中華文化論壇,現略作修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