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須嚴厲整治大數據“殺熟”
http://www.CRNTT.com   2019-04-02 08:23:15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過半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殺熟”的經歷,而網購平台、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嫌疑最多。調查還顯示,由於舉證難,只有不到三成被“殺熟”者選擇投訴。

  對此,網民“劉遠舉”表示,“殺熟”行為過去表現為商家傳統的“看人下菜碟”,對不同購買力的用戶設置不同價格,而在大數據時代,這一問題更加普遍和隱蔽。由於企業數據不僅隱蔽而且可消除、可調整,目前確實沒有消費者直接取證的更好辦法。

  不少網民認為,大數據“殺熟”是商家在利用信息不對等以及技術上的優勢攫取用戶信息後,做出的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應該堅決禁止。網民“陳禮騰”認為,大數據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提升用戶體驗。若通過大數據進行違背道德的操作,那將是一個平台的悲哀。“技術不是用來坑用戶而是用來服務用戶的。不要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獲取更大的利益,事件被曝光披露後,最終將導致大批用戶流失、信任度降低和平台形象的崩塌。”他表示

  網民“邱寶昌”則認為,有關部門可規定相關問題需舉證責任倒置,讓經營方首先自證清白。他同時建議,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建立誠信激勵和失信黑名單制度,限制企業利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同時,也有網民強調,對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考慮到它們發展迅猛,以及尚未甚至遠未定型的發展現狀,沒有規定不行,規定過細過死也不行。因此,制定相關法規的時候要考慮全面。

  儘管健全相關規範,加強監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商家,但是在實踐中,大數據“殺熟”隱蔽性高,消費者作為個體維權舉證往往面臨種種問題。

  網民建議,治理“殺熟”也需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維權意識。消費者不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盡量做到貨比三家,而且要注重照片、通訊錄等個人隱私保護。一旦發現大數據“殺熟”現象,消費者應及時保存好證據,並向有關部門舉報。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