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3月出口回暖 是否解除貿易“警報”?
http://www.CRNTT.com   2019-04-19 08:45:23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3月中國出口數據十分亮眼,以美元和人民幣計價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4.2%、21.3%,然而,同期全球經濟指標呈現下行態勢,中國對美國出口也受制於前期搶出口效應的消退,仍舊在所有國家中保持最低增速。展望未來,在中美貿易摩擦緩和的背景下,出口回暖的態勢能否持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口“穩中提質”的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哪些因素將主導2019年及以後的外貿格局?

  2019年對美出口“先抑後揚”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部宏觀研究員徐天辰文章分析,3月出口的強勁與季節性因素以及基數效應角度有關。今年春節假期位於2月初,與去年相比提前了11天。考慮到企業通常集中在正月十五後開工,故而去年出口基數較低,而今年3月增幅較大。

  分國別來看,3月我國對各主要貿易夥伴出口均出現了大幅改善,對美國、歐洲、日本出口同比分別增長3.7%、23.7%、9.6%,前值分別為-28.6%、-13.2%、-9.5%,對美國出口雖然回正,但仍是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最弱的。從其他國家和地區來看,對東盟、韓國、巴西、印度的出口同比增速為24.8%、6.7%、14.4%、8.0%,均出現明顯反彈。1~3月中國對美出口累計下降8.5%,隨著前期“搶出口”效應的消退,不排除對美出口透支的滯後影響在上半年的剩餘月份持續釋放,使得中國對美出口保持相對弱勢。

  中美貿易摩擦方面有所進展,但預期在中美貿易協議正式達成之前,其對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按照加征關稅的批次進行分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對美出口商品額(美元計價)增速進行了分類測算,結果表明三批340億、160億、2000億美元商品在7月6日、8月23日、9月24日(即美國加征關稅的時點)之後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其中,加征25%的兩批商品增速均跌至負值,顯示25%和10%的不同稅率也會造成較大差別;此外,即便是未加征關稅的剩餘出口商品,在去年10月之後增速也出現了下滑。

  然而,中美貿易協議漸近或使下半年對美出口迎來轉機。自2018年11月底中美雙方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進行“友好會晤”,決定暫停貿易戰升級並舉行經貿談判以來,中美貿易談判總體進展順利;截至目前,談判已進行至第九輪,中美雙方都在為掃清談判障礙做出努力,每輪都有新進展。

  倘若貿易談判能夠在上半年順利達成,則中美外貿形勢的預期及環境都將得到改善,不確定性的消除有利於增強美國在華投資企業的信心;中國對美出口將走出“先抑後揚”的走勢,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將不再是威脅出口的主要風險。

  外需疲軟或成未來出口最大拖累

  文章認為,令人擔憂的是,當前全球經濟呈現的疲軟態勢,或將成為出口的重要拖累。近期美國、歐元區、日本PMI均有大幅下滑,3月份日本、歐元區PMI分別為49.2和47.5,均已低於榮枯線。其中,2018年二季度美國GDP突破4%之後,已經處於下滑通道,經濟增速出現逐季放緩態勢。

  此外,美國近期3個月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12年來首次倒掛,從歷史來看,這個與美國經濟衰退緊密聯繫的指標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令人擔憂。美聯儲也已於上個月退出加息周期,同時將2019年的經濟增速下調為2.1%,2020年則降為1.9%;而伴隨著美國稅改的基數效應消失、美國兩黨政治分裂加大,政府一度長期停擺,預計美國經濟將在2019年面臨下行壓力。

  與此同時,2018年下半年歐洲主要經濟體增長大大低於預期,火車頭德國經濟失速,深陷“黃馬甲”危機的法國復甦動力嚴重不足,意大利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而深陷脫歐困局的英國各項指標也在下滑。IMF已將歐元區2019年增速下調至1.3%,歐洲央行則將2019年GDP增速預測由去年12月的1.7%大幅下調至1.1%。歐盟和美國作為中國前兩大出口目的地,經濟一旦轉弱,將對中國出口構成顯著制約。

  而從前瞻性指標看,美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零售消費市場,近期下滑態勢也非常明顯。2月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總額增速回落至1.98%,遠低於過去26個月4.48%的平均值,個人消費支出(PCE)指數跌至1.37%,接近過去兩年的最低點。重要前瞻指標美國耐用品訂單2月也較為疲弱,僅增長1.81%,較2018年8月的高點回落超過10個百分點。多重跡象顯示美國消費需求正在走弱,或給未來的中國出口帶來更大的壓力。

  全球政治風險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或難平息

  文章指出,除了外需疲軟,全球政治風險以及貿易保護的持續或對於未來中國出口是個長期挑戰。經濟起伏與政治局面始終密不可分,自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重大政治“黑天鵝”事件顯性化以來,民粹主義在歐美各國加速蔓延,全球政治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且已經在諸多層面影響全球的經濟政策。與此同時,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美國方面,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美國政治分化、社會撕裂進一步凸顯。中期選舉以後,兩黨博弈常態化,在內政外交方方面面都有諸多分歧,美國政府史上最長的35天關門、美墨邊境修墻預算的僵持,均說明美國政治上呈現兩極化和激進化的趨勢,兩黨的政策訴求越來越難以協調,勢必影響美國經濟和外交的決策。在中期選舉中失去眾議院,使特朗普立場越發極端,未來兩黨的妥協與合作將會越來越困難,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因此將面臨不確定性,而其中的政治風險不僅局限於美國,也會波及全球。另外,歐洲民粹主義政黨在各國攻城略地同樣是一個重大威脅。2019年經濟增速的下行或將助力民粹勢力的加速崛起。歐債危機後,歐盟深受難民潮、恐怖襲擊、核心同邊緣國家分歧加大的困擾,加之經濟復甦乏力,主流政黨麻煩重重,正在不同程度受到民粹主義政黨的衝擊,民粹主義政黨在各國支持度空前高漲。歐洲議會選舉將於2019年5月舉行,反全球化的政黨可能在此次選舉中獲取更大的支持和影響力,衝擊歐洲政壇並影響歐盟經濟、貿易決策。倘若脆弱的歐洲經濟再度爆發債務危機,民粹主義勢必更加甚囂塵上。

  總之,歐美政治右傾化、極端化,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保護主義的話語和政策正在衝擊社會的主流價值,未來民粹主義仍將繼續在歐美扮演重要政治角色,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的主流民意。而政治保守主義往往同經濟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相伴而生,將給整個世界帶來不可忽視的外溢效應。

  如果歐美國家經濟中固有的結構性問題得不到改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繼續蔓延,全球貿易前景恐難改善向好。同時,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加,西方國家政治風險和民粹主義亦可能產生新的政治“黑天鵝”事件,深刻改變已然動蕩的國際政治和貿易局勢。中美固然距離達成協議已經不遠,但絕不能排除美國未來重新挑起一系列經貿爭端的可能性,因而,中國未來面對的國際貿易環境仍然存在很大變數,或將使中國的出口環境面臨較大的外在壓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