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聚焦生活 書寫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9-06-09 17:57:24


 
  探索藝術語言創新

  如果說內容決定藝術創作的精神高度,那麼語言則影響藝術創作的表現水平。古今中外,對藝術語言的探索從未間斷。從莫奈以寫生捕捉稍縱即逝的光影色彩,到黃賓虹以積墨法表現“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生動氣韵,藝術表現手法頻頻更新,各畫種間壁壘不斷被打破。

  此次,不少參展藝術家也以創作呈現出個人在藝術語言探索方面的成果。周韶華《橫斷山之光》繼續突破傳統水墨程式,融入西方繪畫元素,彰顯中國畫的無限可能;鐘涵《泰山經石峪》以油畫語言表現摩崖石刻,使書畫重新結合,讓經典煥發新貌;蘇新平《紅之一》嘗試將版畫素材碎片拼接構成畫面,表達對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思考;盛楊雕塑《張老三》以人物、巨浪、山川等元素傳遞出對偉大抗戰精神的贊頌,充滿情感張力;周剛《守望》則跳出水彩畫清新明快的表達方式,以深沉厚重的語言塑造出剛毅的礦工形象。書法展覽中,對大尺幅書寫的嘗試,對個性化書寫內容的選擇,對具有探索性的現代書法的展示,都彰顯出當代書家在書齋文化與展廳藝術相結合方面的實踐成果。篆刻展覽中,創作者對刻刀表現力的不同運用,對印屏設計的不斷創新,呈現出多元風格、流派百花齊放的盛況。這些作品匯聚成“筆墨當隨時代”的多樣化表達,為展覽主題寫下生動注腳。

  可以看到,無論是名家新作還是中青年代表作品,均在傳統語言的現代轉化方面有所突破,老藝術家身體力行的藝術實踐也為中青年藝術家樹立了榜樣。展廳內,在油畫《學者肖像》前,89歲的全山石先生與85歲的作者靳尚誼先生不停審視畫面中的人物造型、比例,探討改進空間。靳尚誼表示展覽結束後將繼續完善作品,其專業精神令人動容。

  發揮審美教育功能

  隨著全社會越來越重視美育的價值,承擔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重任的藝術展覽,已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展品陳列。通過運用AR、VR等高科技,結合教育活動、線上展覽等多元形式,架起公眾與作品間的橋梁,充分發揮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成為當代展覽新特征。

  一幅畫前,一群小學生正對照作品,在畫板上勾勒輪廓;打開手機程序,掃描展品旁的二維碼,作品圖片與文字說明同時彈出;展廳內廣播聲時而響起,提醒觀眾中國藝術節系列講座活動即將開始……這些展覽現場的瞬間,體現出美術館“以人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正不斷提升。

  為使觀眾更好地參與、分享展覽,中華藝術宮還在觀眾入口處特設十二藝節快速通道,並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以回應公眾咨詢。儘管此次展覽也存在路線指示標識略顯模糊,未能有效應對展廳過大所引起的“博物館疲勞”等問題,但不可否認,這屆藝術的盛會正使藝術的觸角不斷深入現實生活,提升群眾審美趣味,塑造大國文化氣象。

  “十萬觀眾進劇場,百萬觀眾在現場,千萬觀眾在線上”是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舉辦之初確立的目標,它不僅彰顯了本屆藝術節的強大號召力,更昭示著當代中國在藝術創造、欣賞領域擁有廣闊發展空間,而聚焦生活、書寫時代的視覺藝術,當是豐富創作實踐、開拓美學新境、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力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