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解讀:絕不能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9-06-24 16:38:34


 
  《報告》顯示,公眾對生態環境知識的掌握程度整體良好,普遍認為自身具備一定的生態環境意識和行為水平,且在不斷提升。此外,公眾普遍認可個人行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在關注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選擇低碳出行、減少污染產生、呵護自然生態等多數生態環境行為領域踐行度較高,能夠“知行合一”。但在綠色消費、分類投放垃圾、參加環保實踐和參與監督舉報等領域還存在“高認知度、低踐行度”現象。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下去。

  實行垃圾分類,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改善,事關中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化,緩解近年日益嚴重的垃圾圍城現象,改善垃圾末端處理能力跟不上、處理難度大等問題;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綜合利用垃圾產生新產品,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促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重視垃圾分類工作,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行動。經過多年努力,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8年底,中國有16個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或規章,26個城市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立法計劃,46個重點城市均公布實施方案,建立市區兩級的工作協調機制,並著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體系建設。

  當前,中國在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體系建立健全、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信息公開、垃圾分類激勵和約束機制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除了垃圾分類,許多與公眾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環境治理領域,如綠色消費、低碳出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也需要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重視及共同行動。

  首先,了解信息是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基礎,政府部門需要做好環境信息公開和宣傳教育工作。其次,政府需要考慮操作的便利性、經濟性等因素,搭建有效的參與平台和機制,保障渠道暢通、做到及時反饋。再次,相關部門應該逐步制定適合不同場景的個人環境行為指南或相關指導文件,如家庭環境行為指南、公共場所環境行為指南、公眾消費行為指南等,為公眾參與環保和踐行環境行為提供具體指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