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留住長期資金要有長效考核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9-09-07 08:32:37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缺乏機構投資者和長期資金一直是A股的“痛點”。要根除這些“痛點”,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留住更多長期資金,應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從中觀、微觀機構管理考核指標體系入手,壯大國內機構投資者。

  近日舉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指出,要扎實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創造良好條件,從國家層面再次強調培育機構投資者和引入長期資金的重要性。這對於A股市場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截至目前,已近“而立之年”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資金來源更加多元化。中金公司統計顯示,近十幾年,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例除去2006年、2007年明顯下降之外,其餘年份均維持在20%左右;包含外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比合計在13%左右,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關聯方持股比例約為65%。

  從歷史看,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初A股幾乎沒有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的時候,還是互聯互通渠道開通以後,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比雖然逐年緩慢提升,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占總市值的比例未出現根本性改變,市場以散戶為主、缺乏機構投資者和長期資金一直是A股的“痛點”。

  監管部門不是沒有看到這一“痛點”,過去採取的“超常規”和“創造性”發展公募基金、鼓勵險資入市、規範發展私募基金等措施也的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距離成熟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結構還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與A股市場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機構投資者日漸壯大,為散戶專業理財是成熟市場的必經之路。但是,“去散戶化”的過程不能揠苗助長,需要給市場“授課”時間,給散戶投資者學習的時間,給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的時間。從海外經驗看,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散戶投資者自然而然地願意將資金交給機構管理,散戶直接參與股市投資的動力逐漸減弱。

  另一方面,與國內部分財富管理機構考核的功利化、短期化有關。與動輒投資周期5年左右的社保基金、3年以上的保險資金相比,目前國內多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仍然延續“一年一考核”的方式,在每年都要做業績排名甚至末位淘汰的巨大壓力下,掌握大量散戶資金的基金經理們難以從長計議,多數機構仍舊以短期盈利為目的,“賺快錢”“炒熱點”、追漲殺跌成為不少資管機構慣用的套路。長此以往,不僅導致大批基金持有人用腳投票,資管公司自身資產管理規模逐年“縮水”,而且沒有起到長期資金入市應有的效果,難以發揮A股“穩定器”的作用。

  要根除這些“痛點”,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留住更多長期資金,既不能完全依靠外資之力,也不能完全寄希望於宏觀政策“拐棍”實現國內機構投資者的超常規發展,應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從中觀、微觀機構管理考核指標體系入手,壯大國內機構投資者。一是苦練國內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基本功,真正贏得基金持有人、信托持有人等支持,避免過度頻繁申贖帶來市場波動;二是以社保基金為參考,全面調整和完善資產管理機構的長效考核機制,給予投資業績波動更多的包容度、透明度,避免考核指標短期化引發資金快進快出效應,真正留住長期資金;三是繼續加快金融開放步伐,引入更多國外優秀機構投資者,發揮外資的“鮎魚效應”,盡早提升國內機構投資者的管理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