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入把握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規律
http://www.CRNTT.com   2019-09-18 07:52:44


 
  在增長極效應推動下,密聚經濟地區與腹地經濟地區間的相互協同,形成了由各類經濟區、經濟帶、經濟群(城市群)等經濟發展活躍區所構成的“區、帶、群”格局,其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大範圍和超大範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態勢。在此過程中,全國範圍的區域分工格局逐步趨向優化,一些“區、帶、群”地區發展成為能夠更好地發揮“主體功能”的地區。我們看到,像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京津冀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以及眾多圍繞一線、二線城市形成的大、中、小城市群等,正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強勁發展的“聚能”地區和經濟發展的新高地。而這些“區、帶、群”的能量發揮,取決於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質是實現經濟活動和自由貿易的暢通與融洽。因此,高度的暢通和融洽將成為“區、帶、群”等區域發展新高地的突出特征。

  人類經濟發展潛力無限,但承載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容量是有限的,各地區必須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但是,經濟發展總是在一定的資源環境條件下展開的,如果忽視資源環境約束,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和保護制度,過度的經濟開發和資源消耗就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損毀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因此,人類發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甚至在一些地區,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尤其是在一些生態環境特別敏感的地區,例如江河源頭,必須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政策。總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首先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協調。這就需要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在正確處理髮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關係上保持高度的自覺自律,在推進中國綠色發展的同時推動全球綠色發展。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和反覆強調這一問題,體現了黨中央對經濟發展協調性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

  以開放暢通開辟全球區域發展新局面

  文章指出,走出閉塞,謀求開放,加強互動,增加交易,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用一個字來定義,那就是“通”。可以說,“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內涵,“互通”則“互利”,“暢通”則繁榮。

  從封閉到開放,使生產要素在順暢流轉的基礎上得到高效配置,是區域經濟從落後到發達的最直接表現。這主要包括:第一,地理開放,即通過建設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讓阻隔閉塞的地區變為交通通信便利的地區,暢通人流、物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國多年來建成的交通體系,能夠滿足數億人在假期密集、有序、安全出行的需要,為增添區域經濟活力、促進協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第二,管制開放,即削減制度性壁壘和政策性限制,促進跨地區的經濟活動更加自主自由,使地區經濟發展獲得更大的能量和空間。這就需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消除對經濟活動的不合理約束。第三,對外開放,即大力加強本地經濟與國際經濟的交往,讓人員、物資、商品、技術、資金跨國流動、競爭合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秘訣”。從這個角度看,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是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和體系,讓經濟活動在開放暢通的空間中充分展開。

  世界經濟發展的區域格局正在進一步快速演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世界經濟區域格局演變的大趨勢,預示著人類正在邁向“全球工業化時代”。隨著交通運輸通信等基礎設施在全球範圍內加快建設,工業化向被稱為“地球島”的歐亞大陸腹地以及非洲大陸腹地深度推進。這將使人類迎來發展史上又一個大變局時期,區域協調發展的涵義將發生深刻變化,實現國際利益協調、制度變革創新和多元文化相互理解將成為實現世界範圍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和人類必須完成的重大課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