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央儲備豬肉投放引發大食物安全戰略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9-25 08:05:59


各大主體同力協契,盡快將生豬生產恢復到正常水平,切實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養豬業的穩定是三農發展與國計民生中的重要議題。當前中國的豬肉價格居高不下,豬肉生產正處於嚴重波動與難以“穩產供保”的形勢下。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在當前情勢下,為平抑生豬及豬肉價格波動,向市場投放了1萬噸中央儲備豬肉。該舉措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基調的同時,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短期的投放調控固然必要,但是我們也需要從這次波動中總結經驗,重新認識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並從傳統的糧食安全概念擴展為大食物安全。

  中國網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呂捷、李丹丹文章分析,此次豬肉價格波動的內外部原因較為複雜:一則,非洲豬瘟疫情發生與豬周期因素叠加,生豬產業的劣勢昭然若揭,生豬產能與能繁母豬存欄明顯下降,穩定豬肉產量並保證供給如負重軛;二則,中美貿易紛爭的形勢下,關稅壁壘進一步提高,進口終端的豬肉價格進一步提高;三則,小散戶作為養豬的個體,首先無法抵禦豬瘟的風險,其次無法承擔環保、耕地、畜牧等多重壓力,進一步擴大了豬肉供給端的缺口。

  從供求關係方面來看,影響豬肉價格的漲跌更替,供求不平衡時,若市場上供大於求,豬肉過剩,市場終端的價格下跌,這種影響傳遞至生豬養殖戶環節,促使養殖戶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反之,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促使養殖戶擴大生豬養殖規模。豬肉價格的需求彈性小於供給彈性時,生豬養殖戶在盈利時增加投入擴大產出規模,虧損期縮減生產規模減少產能。這一傳導機制可以梳理為供給減少--價格增長--補充存欄量--增加出欄量--價格下跌--縮減存量、減少供給。

  此外,各大市場主體的時滯性也會影響價格的變動。這裡的時滯性包括生豬的補欄到出欄的整個過程,完整的豬周期時間上至少為3年,在完整的豬周期形成期間現期價格的變動同樣影響供給。從供給端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將不斷擴大,規模化的養殖戶將具有愈加理性的行為決策,抗風險機制愈加健全,退出的沉沒成本更高,這些因素都將會促進供給端的平穩運行,與散養戶的隨意進出狀態有著霄壤之別。

  文章表示,從中央儲備肉制度本身來看,在生豬及豬肉價格急劇上漲的當下,是一項針對任務繁重的應急保供工作;國家和省級政府對活豬儲備的生產基地要求非常嚴格,也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對生豬活體存貯的基地,規模、技術、管理水平都進行了高標準嚴要求,此外還嚴格要求能繁母豬要自繁自養,從源頭上保障了豬肉供給的安全和有效;對代儲企業和屠宰加工企業也規定了星級資格,冷庫冷凍條件,入庫前 30 天內生產,入庫時也要進行公證檢驗,隨時抽查等。因而,中央儲備肉制度本身對提好百姓的菜籃子可謂是“泰山可倚”。

  然而,中央儲備肉制度也存在規模有限的問題,中央投入的儲備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給端的壓力,需求端的缺口,但對於“豬太熱”的長期性可謂“豬小杯大”。因此,發揮好市場,政府、企業、養殖戶多方主體的能動作用至關重要,各大主體同力協契,盡快將生豬生產恢復到正常水平,切實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把百姓的錢袋子守住,守好。

  文章提出,在未來的工作中,統籌大局觀與市場的決定作用。樹立大局觀。遵循市場規律與發展階段,促進養豬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盡快恢復養豬產業的生產發展,促進養豬產業轉型升級。要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因地制宜加大扶持力度,落實好生豬生產專項補貼,促進養豬業生產發展;地方信貸擔保企業積極防控風險,對感染豬瘟的養殖戶提供完善、便利的信貸服務,穩定生豬生產,促進生產盡快恢復;規劃好養殖區域,設定禁養區,完善疫病防禦體系,提高防疫能力,加大對非洲豬瘟的預防力度,強化撲殺補助政策與資金的落實;監測生產銷售流程,促進市場信息的對稱性,穩定生產預期。建立健全現代化的養殖體系,流通體系。龍頭企業和和合作經濟組織形成利益共同體,發揮引領作用,技術合作、統一產銷、創建品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