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一帶一路”與韓國
——東亞國家與地區看“一帶一路”系列之二
http://www.CRNTT.com   2019-10-16 00:14:41


 
  薛:“一帶”政策結果可能比較好。中國為什麼把“一帶”放在“一路”面前呢,就是想把重點放在“一帶”上面。所以在巴基斯坦、中亞哈薩克斯坦投了好些項目。但最後真正做起來會發現,“一帶”項目政治象徵性更大,真正的獲益還在“一路”上。所以現在回過頭來又開始注重“一路”。畢竟,中亞總共才6000萬人,就等於一個安徽省。

  李:戰略性的角度來看還是“一路”比“一帶”重要?

  薛:一個是重要,一個是好處在那裡。哈薩克斯坦再重要,也才1800萬人。

  河:中國過去是大陸國家,現在是大陸國家也是(海洋國家)。

  薛:海陸複合型國家。

  河:因此戰略上來看,還是兩邊都要注重。不過過去已經重視了大陸方面,因此(現在)更注重海洋方面。

  薛:你覺得現在中國整體上是注重海洋還是大陸?

  河:美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性大國?

  薛:因為它的海洋霸權?

  河:對。

  薛:所以中國必須模仿(copy),對嗎?

  李:還是應該突破南海政策,才能成為世界大國。

  河:我覺得中國不可能放棄(南海島礁)主權,因此,兩項政策之間存在矛盾。

  7、現在有的人認為中國“一帶一路”錢撒得太多了,而且效益差、不可持續。你覺得“一帶一路”可持續嗎?

  李:我先說一下,具體情況瞭解得不多。但是,中國國內經濟情況好的話問題不大,但如果經濟情況不好的話就不同了。中美貿易戰比較厲害,而且整個經濟增長率下降,這種情況下,繼續做“一帶一路”有點為難。據我瞭解,中國以與周邊國家共同投資為原則(比如中國投資70%,沿線國家投資30%),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但是“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基本上很落後,他們沒有錢,也沒有能力借其他國家的錢,在這種情況下衹能(借)中國的錢投資,中國國內經濟不好的時候(就很為難)。

  薛:那你覺得能怎麼辦呢?放棄嗎?

  李:調整速度,慢慢做。在收益不高的情況下,持續的大規模投資是堅持不下去的。何況中國國內經濟情況不好。

  河:“一帶一路”在概念上可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有特殊目的的“一帶一路”策略,比如說通過經濟的手段,要成為強大國。從這個方面來看,如果發生了消極的變化,中國可能堅持不下去。不過“一帶一路”還有一個方面,即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個辦法,這涉及到國內外貿易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應該繼續堅持跟周邊國家、還有歐洲國家的合作。(總的來說)“一帶一路”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特殊目的的,另一個方面是普遍性的經濟發展規律,一種自然的經濟增長方式。從(後者)這個角度來看,(即使)要發生問題也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薛:(總結一下)從這兩方面來看,特殊目的肯定很難持續,(但)如果從經濟發展的一種方法來看,是可持續的。(中國)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是規模太大?速度太快?還是中國太主動?或者其他什麼原因?

  河:中國太主動。由此,人家都懷疑中國有特殊目的:擴大影響力,要成為強國。

  薛:河教授說是因為中國太積極了,(李)你同意嗎?

  李:一般來講,如果有一個國家投資另一個國家,應該受到熱烈歡迎吧?

  薛:對啊,資本哪兒都缺。

  李:但是為什麼大家都批評中國的國際投資,而且批評得厲害呢?中國還是應該反思這些。中國對那些國家提供經濟優惠,反而沒得到很好的形象,中國應該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果有一個國家到韓國投資,韓國政府會非常熱烈地歡迎。也許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的方式有問題。

  薛:河教授認為中國太積極了,李教授認為是什麼原因呢?

  李:看沿線國家內部情況,詳細調查,按照他們的需要做。其實沿線國家它們是願意的,它們需要高鐵。比如60、70年代,韓國希望建立高速鐵路,但沒有錢。如果那時候中國來我們國家,為我們建立高速鐵路,我們會非常感謝。

  薛:高鐵必須要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建設。

  李: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衹考慮中國方面,不考慮沿線國家內部,太主動了、太積極了。應該反思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結果。

  薛:據我的調查,東道國政府大多數還是感激的,反對的是反對黨與部分民眾,這些人的聲音在媒體上容易傳開。要是政府反對、主流民眾也反對,項目是談不成、也做不動的。

  李:還是政府和公民社會內部的輿論都得考慮。

  薛:恐怕不容易。公民社會本來就是分裂的。非政府組織(NGO)本身也是一門生意(Business),養著許多人。非政府組織本身也有一個民主赤字問題:其正當性與合法性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8、隨著華為事件出現,原來有人認為國營企業“走出去”不好,要主張私營企業“走出去”。但現在華為還是被人打壓。美國甚至動用國家力量來對付華為。中國該怎麼辦呢?韓國、日本企業“走出去”的時候似乎不存在這個問題。

  李:這不是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問題。華為企業是中國高級技術產業的代表,如果美國能夠擋住這個企業的發展,那麼美國可能放慢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速度。高新技術戰爭是在中美戰略性競爭關係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薛:為什麼美國不攻擊LG與三星?

  李:因為韓國和美國之間根本不會發生戰略性的競爭。

  河:韓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象。華為問題反映了中美之間的競爭關係。這種競爭關係才剛剛起步,以後(會)更加激烈。

  薛:是個長期過程?

  李:如果我是中國政府的話,暫時後退,做小部分讓步,然後把資金投入到開發超越美國的新技術。我看十年或二十年以後,中國在高精尖技術方面一定超過美國。

  薛:你覺得現在華為5G技術領先得不夠多是嗎?

  李:美國是一個霸權國家,如果我是美國也會這麼做(牽制中國)。除了你們比美國更努力開發高新技術以外,沒有別的方法。

  河:習近平一上台就提出了“中國夢”,這我們想不到。

  薛:其實以前也有類似的提法,如民族復興。他(衹不過)用“中國夢”來表達中國崛起,意思差不多。

  李:如果十年後提出(“一帶一路”),那個時候中國的能力會比現在更強一些。克服美國的打壓相對比較容易。

  河:如果中國堅持鄧小平所說的“中國一直堅持韜光養晦、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美國不可能這麼打壓中國。但中國已經表明要成為強國,因此美國的知識分子和智庫的好多人都認為,中國的力量達到了美國競爭對手的程度。

  李:習近平上台後一開始兩三年,美國沒多大感覺,但是從17年開始,美國開始把中國定為戰略競爭對手。這種觀點現在在美國政府、政治界、學術界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共識(consensus)。我們韓國國內對中國的評價也比過去更差,中國威脅論的地位比過去上升。

  注:本文经兩位受访者李正男與河度亨教授审核。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0月號,總第26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