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知識付費"漸趨理性 用戶期待"物有所值"
http://www.CRNTT.com   2019-09-27 14:23:05


 
  “有實際需要的人還是會購買知識付費產品。”何利表示。如今,某微信公眾號的非虛構寫作課程成了她固定學習的內容。從這一角度理解,知識付費適度“退燒”對行業而言並非壞事,通過大浪淘沙,會留下一批有明確需求、穩定消費能力和理性判斷能力的用戶。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以內容為主要支撐的知識付費,卻因內容質量的參差不齊,成為用戶流失的症結所在。記者通過體驗幾家常用的付費課程APP(應用程序)發現,一些工具類平台為個體講師和線下機構提供上傳課程的渠道,線上開課非常容易,缺乏審核程序。一些付費課程通過“9.9元試聽”等廣告吸引用戶,但試聽後的正價課程學費昂貴,其實際效用也令人質疑。

  有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知識提供者並無分類從業標準,“人人皆為師”降低了知識提供者的門檻,造成付費知識質量泥沙俱下。花錢買來的“知識”,如果不是物有所值,用戶黏性自然會受到影響。

  正如豆瓣內容副總經理陳輝所說,內容的篩選與建構,用戶的參與和反饋都至關重要。缺了任何一點,知識付費產品都會流於形式。

  付費知識的“含金量”是關鍵

  知識付費行業處在瓶頸期,但並不意味著其在走下坡路。艾瑞咨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2.92億人,預計2019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將達3.87億人。艾瑞咨詢預計,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將達到235億元,而在2017年,行業規模僅約49.1億元。

  目前來看,無論是用戶的需求,還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依然為知識付費行業提供了蓬勃發展的沃土。回歸內容,成為知識付費平台的必然選擇。《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預測,知識付費情感雞湯類內容的熱度將逐漸削弱,專業化、實用性強的內容將成為市場主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