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孟京輝版《茶館》
http://www.CRNTT.com   2019-11-20 16:51:17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人痛恨,有人欣賞。孟京輝作為中國先鋒戲劇的領軍人,作品一直受到各種爭議,只是早期網絡平台沒有那麼發達,也沒有大量自媒體平台,普通觀眾沒有太多機會發聲表達意見。以往孟京輝作品的觀眾絕大部分還是文藝青年,對孟氏風格都有一定了解,“先鋒戲劇”的標簽反倒成了票房保障。但這次由於老舍和《茶館》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對孟氏風格不了解的觀眾買票入場,不少人甚至以前從來沒有觀看過孟氏戲劇,因此產生強烈的不適感。於是,表現形式看上去同原著幾乎不沾邊的先鋒改編,激怒了原本想要重溫經典的觀劇者。

  創作者有根據自己喜好和審美去盡情創作的自由,觀眾有根據自己喜好和審美去盡情評論的自由。只是這樣的“自由”,都應該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藝術家要有個性,要有創新精神,這是值得稱讚的,但是戲劇是劇場藝術,是一種藝術家和觀眾共同創造完成的觀演藝術。藝術家如果脫離觀眾,完全陷入個人世界,或者過度商業化,從而引起觀眾的反感和批評,恐怕也在所難免。

  因此,從評論角度來說,對於孟京輝版《茶館》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都不應該只停留在“他敢大膽改編《茶館》”這個層次上。因為在此之前,李六乙的四川方言版《茶館》、王翀的校園版《茶館2.0》,都已經對《茶館》做出了非常具有新意的解讀和詮釋,邁出的步子也一點不比孟京輝小。而且老舍到底對各種改編會持什麼樣的態度,到底是反感還是致辭,任何人實際上也無法妄加揣測。因此,面對全新改編的《茶館》,我們應該探討的,不是“改不改的問題”,也不是“老舍怎麼看的問題”,而是“改得到底怎麼樣的問題”“當代觀眾怎麼看的問題”。不停留在情緒的宣洩,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大家各抒己見,百家爭鳴,才是對藝術、對藝術創作者和對普通觀眾都有益處的事情。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