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實現有效激勵厚植創新土壤
http://www.CRNTT.com   2019-11-25 08:34:28


  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近年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已經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大國,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距離。下一步需要實現有效激勵,讓科技創新土壤更肥沃,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2018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7位;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中,我國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二。2018年,我國科研投入高達3706億美元,僅低於美國。部分技術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甚至是領先水平。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相繼誕生。這些情況表明,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重大進展,正向科技大國目標邁進。

  同時也要看到,在前沿科技、基礎科學領域,我國還不具備明顯競爭優勢;部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基礎裝備受制於人的情況較為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科技創新激勵不足,拖住了科技創新發展的後腿。主要表現在:一是科技創新回報與成果價值不匹配。公立機構是我國科研主體,多按事業單位管理,科研人員缺少激勵,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激勵機制不到位,降低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這也是我國科研人員數量冠絕全球但高端領軍人才欠缺的主要原因。二是基礎研究激勵機制不足。我國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重長期徘徊在5%左右,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15%至20%的水平。偏向應用技術研發和技術產業化,難以形成對基礎研究的有效激勵,導致我國原創性基礎研究落後於人,面臨卡脖子風險。三是科研經費利用效率低。我國科研經費低水平重複現象較為突出,持續投入強度不高。科研經費缺乏統籌協調,資金使用效率低,產出效率也低,導致重大項目的重大突破不如預期。

  下一步,有必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一是完善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允許科技人員分享科技研發成果知識產權,以及使用知識產權所創造的價值,並以法律形式進行事前確權。科技研發形成有價值成果後,允許科技人員通過轉讓、入股、使用費、現金獎勵等靈活形式,實現相應回報。二是建立基礎和原創研究資助體系。基礎和原創研究,不同於應用研究,即使出現關鍵突破,短期也很難進行應用產生顯著經濟價值。要建立多層次基礎和原創資助體系,為基礎和原創研究提供資金支持,吸引前沿科技人才參與基礎和原創研究。三是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市場層面要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推動知識產權價值流轉,減少企業科研經費重複投入現象。政府層面要加強科研經費統籌協調,集中力量辦大事,支持早期研究開發,搭建科技服務平台,注重集成協同攻關。四是提供鼓勵科研經費持續投入的政策環境。雖然2018年我國科研經費投入僅次於美國,但占GDP的比例還不高,僅為1.97%,低於美國的2.84%,也低於日本的3.5%。強大的科技實力,需要持續不斷科研投入。在政策層面,我國應該探索更有利於高科技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的制度環境。

  科技創新主體是科技人才。科技創新發展空間在於科技人才研發潛力。因此,進一步深化我國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改革,必須緊緊抓住有效激勵科技人才的“牛鼻子”,提供更有利於創新的肥沃土壤,持續激發科技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釋放科技人才的研發潛力,推動我國堅實邁向全球科技高地。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