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前11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123.8萬件
http://www.CRNTT.com   2019-12-23 14:51:55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洱海、滇池、巢湖,都用上了我們的淨水專利技術!”回顧一年來的發展,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劍平底氣十足。底氣來自其水處理行業領先的“膜技術”和擁有的500多件專利。今年,碧水源申請各類專利85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站上新台階。

  今年,我國環保科技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碧水源依托自主研發的膜生物反應器、雙膜新水源等專利技術,在雲南省洱源縣建成出水達到地表水Ⅲ類(湖、庫)標準的污水處理廠,為洱海保護樹立了標杆,也打開了水環境敏感地區治理的大市場。“有了專利,就有了參與技術競爭的‘金剛鑽’。”文劍平說。

  專利是創新的基石。今年1至11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123.8萬件,發明專利授權41.7萬件;截至11月底,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2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2件的目標。

  123.8萬件發明專利申請意味著什麼?可以用4個數字來解析。

  “64.7%”——“深耕市場前端,企業能敏銳捕捉到技術的最新需求。”天澤智雲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副總裁金超說。作為一家工業智能企業,天澤智雲今年共完成26件發明專利申請,涵蓋物聯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公司與中車青島四方合作攻關的“高速列車軸承故障預測”項目,已建成20多種故障模式識別模型,精准率超過90%,使高鐵維修維護成本大幅降低。

  今年1至11月,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占比達64.7%,顯示出更加強勁的創新創造活力。

  “91.4%”——“今年接的項目數量增長不多,質量卻明顯提高了。”王曉星是北京一家專利代理機構的負責人,今年他明顯感受到,很多創新主體都在主動調整和規範申請行為,專利“含金量”明顯提升。王曉星認為,如今申請專利的主體更加看重“技術被保護之後,能帶來什麼價值”,有些還會為此進行專利導航、專利布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