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學把握2020年宏觀經濟走勢
http://www.CRNTT.com   2020-01-11 07:59:02


 
  綜合研判有利和不利因素,在總供給、總需求“雙收縮”的條件下,2020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會進一步加大,自然走勢(不包含政策作用)下GDP增速可能低於6%,相應的CPI的自然走勢較2019年也會有所下降,可能降至2%以下。

  堅持穩中求進

  文章認為,基於上述判斷,2020年宏觀經濟政策的總基調需要繼續堅持貫徹穩中求進。

  “穩”首先是穩增長,防止經濟增長出現大起大落。根據經濟增長的客觀性階段性規律和自然走勢,一要有利於高質量發展,防止出現高通脹。泡沫式增長必然嚴重犧牲經濟發展質量,高質量發展必須嚴格防止“經濟過熱”。二要在經濟增長上保障就業目標的實現,防止經濟衰退。三要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求相銜接,保證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對經濟增長的要求。因此2020年穩增長,GDP增速應在5.5%至6%之間為宜。通過政策調控使實際增長速度略高於自然走勢。

  這就要求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力促穩增長。在需求管理上,筆者認為,總體上應採取擴張性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方向必須繼續堅持,同時強調提質增效,突出財政政策的結構性效應。此外,還要加大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必須繼續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提高企業先進生產設備減稅抵扣和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力度,調動企業擴大生產性投資和研發投資的積極性,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完善結構性減稅,重點扶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進一步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財政支出項目重點進一步向民生項目傾斜。

  穩健的貨幣政策應靈活適度。在財政政策強調結構性效應的條件下,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應更加注重總量效應,不宜過度偏向結構性操作。就總量貨幣供應而言,M2不宜設定過低,應為預防通縮風險和各類金融指標內生性收縮預留政策調節空間。同時繼續通過降准、定向降准、MLF等工具實施精准“滴灌”,尤其是向製造業企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傾斜,切實降低其融資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和貸款意願。

  “進”則主要體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繼續深化。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提高生產者競爭力。與需求管理不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直接影響消費者,而是影響生產者,包括企業(微觀)、產業(中觀)、國民經濟體系(宏觀)。因此,要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加快完善要素市場,深化產業組織變革,深化產業結構升級。總之,在鞏固前一時期“三去一降一補”成效的同時,增強企業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持制度創新,重要的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通過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改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從營商環境看,一是切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尤其在價格方面要進一步放開,鼓勵公平競爭。二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的是生產者效率,只有長期穩定的政策才能真正見效。三是強化法治之力,減少人為干預,以穩定市場預期。從消費環境看,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穩定消費者信心;二是要完善消費基礎設施;三是完善消費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權益,規範市場秩序。

  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除在需求和供給兩端採取相應政策和改革舉措外,還必須高度關注可能發生的主要風險點,尤其要關注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國際金融風險等。

  總之,在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過程中,必須堅持做到“四個必須”,即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必須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必須強化風險意識,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就是說,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上,在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在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控上,在短期增長與長期發展上等各方面必須協調統一,進而達到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防風險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