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有多少無意識消費可以削減
http://www.CRNTT.com   2020-03-07 09:16:19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許多年輕人的尋常生活,畫下了一道特殊的休止符。當往日隨手外賣、動輒外食小聚的生活難以實現時,“宅家消費”正在悄然興起。從理髮產品到打蛋器,再到遊戲健身環,年輕人的消費偏好,在這段日子裡有了不少肉眼可見的變化。對此,有人預言:年輕人的消費觀會發生巨大的轉變。

  疫情的出現打破了日常生活場景,因此當然會影響年輕人的消費行為。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其中很多改變都不過是暫時的。當一切回歸正常,人們不會再執著於購買居家用品,而是會照舊外出休閑消費。而且,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悟,有人可能會在疫情之後意識到人生無常,把握當下,繼而去踏遍祖國河山,環游世界;也有人可能會在體驗過捉襟見肘的拮據生活後,放棄過度消費的習慣,好好當一回“葛朗台”。

  不過,無論如何,這次疫情都帶來了一個契機,那就是以危機的形式,讓人們反思和重構自己的消費觀。說到消費觀念,人們總是能用一些概念加以概括,比如“超前型消費觀”“保守型消費觀”“報復型消費觀”,等等。但問題在於,這些總結往往是“事後諸葛”。很多時候,年輕人的日常消費並沒有明確的消費觀指引,而完全是興之所至,方便為先——指尖一點就可下單各類食物,省去自己動手的麻煩;看到各類“種草”視頻和“對自己好一點”的廣告語,就瞬間啟動自我憐惜機制,開啟買買買模式。月初看到自己的信用卡賬單,則又開始懊悔,慨嘆衝動消費不可取。

  這類隨意而為的消費方式,說明不少年輕人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是無意識的,也並未找到適合自己的成熟消費觀。畢業不久、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沒有明確的財務管理意識,因此不少會選擇“月光”的生活方式。當社會生活正常運轉時,這樣的生活方式尚可維繫,但疫情的出現卻能讓年輕人意識到:生活中可能會有“黑天鵝”“灰犀牛”,每個人都要具備防範風險的能力。借此機會,我們不妨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模式,樹立更加成熟的消費觀。

  有意識地去規劃消費,看起來是一種束縛,卻會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多自由和選擇。這次疫情發生後,我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把超前消費視為習慣,也缺乏必要的理財知識和技能。於是我開始向一位同行業的師姐請教,她說:自己工作近10年,一開始也會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代價是月月面對高企的信用卡數字。後來,她發現這樣的消費模式並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愜意,反而像是被消費主義所驅使和綁架。

  於是,她開始自我規劃,每月固定從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進行儲蓄,並給自己的信用卡設立消費上限,防止過度消費。隨著時間的累積,她的“小金庫”越來越充實,不僅免除了捉襟見肘的憂慮,還有了不時前往世界各地旅遊和投資自我教育的資金。可見,財務上的自律,看似是自我約束,實際上卻為自己打開了消費枷鎖。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境況不同,消費觀也不存在絕對的正確與否。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啟發,是讓我們開始嚴肅思考消費觀的問題。這種思考,或許會給我們暫時帶來一定的負擔,但卻可以使我們擁有更多生活的主動性,避免陷入令人尷尬的“精致窮”。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任冠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