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王道:該還的得還 國民黨敗在“歷史原罪”
http://www.CRNTT.com   2020-03-09 00:26:12


 
  五、新世代躍上政治舞台成為左右政局關鍵力量

  1、90年代初,民進黨乘開放旋風,得票率一舉沖到30%,此後在這個平台徘徊。2000年,扁以得票四成當選(39.3%);2004年以五成連任(50.1%),藍綠已現五五波格局。2008年受扁系列貪腐案衝擊,馬58%高票當選,民進黨被打回四成出頭(41.6%);2012年,馬51.6%連任,蔡45.6%,綠已向上恢復。2016蔡56.1%高票當選,朱立倫31%,宋12.8%,朱宋合計43.8%,但宋所得票不再全然屬藍,藍營盤面應已不到但接近四成;今年蔡57.1%,韓38.6%,宋4.3%,且蔡創817萬的歷史最高票。

  以上顯示,直接選舉以來,藍綠基本走勢雖有反復,但總體是綠升藍降,國民黨逐漸萎縮;現階段基本力量對比,最近兩次大選的結果都是綠56-57%,藍大致接近40%,已呈較穩定態勢。總體脈絡看,顯然主要是本土中間和淺藍選民不斷從一黨獨大的國民黨支持群體分離出來轉向投綠,反映的仍是本土化的必然趨勢。

  2、近年最異乎尋常與突出的現象是,四十歲以下年輕世代不成比例地結構性投綠。媒體估測,這次選舉中30-39歲群體投藍投綠三比七,20-29歲更呈現令人震驚的一比九;而且二、三十歲年輕人投票率與參與政治的主動性井噴式增長,並有一大批初入社會的綠色小輩躋上“立委”和議員舞台,顯示出新世代對藍綠天平的關鍵影響。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江啟臣說得痛心疾首:國民黨黨員40歲以下已很少見,基本喪失了一個世代。問題再次呈現:為什麼?

  3、伴隨著三十年藍綠對抗成長起來的年輕世代,與前輩世代有著鮮明不同。首先,在自然屬性的人口比例上,新一代當然是本省占絕對多數,而且其中一些人不再像父輩那樣歷史上曾與國民黨存在一定利益關係;即使是出身外省家庭,時空環境的巨大變化也使父輩對他們的影響大大降低。他們沒有享受過以往經濟起飛的好處,也不再有國民黨會搞經濟、中道理性的印象與記憶;藍綠幾次輪番上台,他們看到的是不論哪方執政,經濟一樣“無感”,政治一樣惡鬥,看不到未來希望。其次,三十年藍綠紛爭是他們成長的背景,親身經歷目睹雙方一切為反對而反對、相互敵視相互毀滅,每次政黨輪替帶來的希望都很快熄滅;體會到只有根本打破這種無休止惡性循環,社會才有希望正常與安定。這使他們強烈期待於第三勢力的產生與發展,因而他們與柯文哲這樣的政治人物有天然的親近,也是近年柯脫穎而出並聲勢不墜的社會基礎。

  再次,在藍綠多年互鬥中,年輕一代清晰認識到國民黨確實存在諸多歷史欠帳,如黨產來源不合理及對政黨競爭的不公平,傳統軍公教政經領域的特權遺留,以及國民黨由於結構與體制而客觀存在的諸多保守性與落後性;對立雙方中,國民黨既是矛盾的源頭,自身也存在構成與結構上的破口。這使年輕世代在第三勢力尚不足以一步到位的情況下,整體性地、壓倒性地傾向與支持民進黨的改革,以期壓迫國民黨出場休息,一舉解決歷史問題,為新政治騰挪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