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看待中國金融市場走出的“獨立行情”?
http://www.CRNTT.com   2020-03-13 09:07:34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在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下,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與此同時,疫情在全球卻正在蔓延。受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加劇。近日,國際原油價格暴跌更進一步波及國際金融市場。3月9日,美股開盤暴跌,標普500指數下跌逾7%,觸發熔斷機制,多國股市受此影響下挫。相較而言,中國金融市場整體表現穩健,人民幣資產相對堅挺。自2月3日A股節後開市至今,標普500指數跌幅近8%,而滬指僅回調約1%,較為穩定;人民幣也成為新興市場貨幣中表現最佳的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金融時報發表評論員王一彤文章表示,如何看待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下中國金融市場卻走出了穩健的“獨立行情”?應當說,這種穩健,並不僅僅是短期表現,更是長期趨勢。疫情不會改變中國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的長期趨勢,這背後有著中國經濟良好基本面與強大韌性的有力支撐。

  文章分析,短期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誘因。中國金融市場之所以能夠頂住壓力,是因為在應對疫情上,中國政府以果斷有力的姿態,大規模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使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並穩步好轉。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表現出了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這是短期內中國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的信心來源。2月3日,A股頂住壓力,如期開市,經歷了短暫波動後恢復正常。這正是由於上下齊心的防控使市場對戰“疫”必將成功充滿信心,對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中國的宏觀政策表現出高度的靈活性、適配性和有效性。政策密切關注疫情進展,在戰“疫”初期,“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以應急性措施有力安撫了市場情緒、保障了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強調穩健、精准,對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給予大力支持。現階段,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政策及時跟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在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兩手抓”這一總體思路的指導下,復工複產在穩步加快推進,不少企業的運轉逐步恢復常態,金融、財稅、工商等政策面的支持更加精准。在各項政策的支持與呵護下,我們將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保障經濟平穩運行,這將為中國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健運行提供堅實支撐。

  長期來看,全球金融市場的震蕩不僅僅因為疫情,更源於發達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減弱、市場預期轉向悲觀、地緣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這些矛盾是長期性、深層次的,非一朝一夕可解。相較而言,中國經濟擁有更廣闊的政策空間和更強勁的發展動力。

  首先,中國經濟具備強大韌性和長期穩定增長態勢。內需已成為中國經濟的“壓艙石”,廣闊的國內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是中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增速進一步保持穩定的動力之源,也是其他經濟體難以比擬的優勢。應當說,在前景不明的全球經濟中,中國經濟更具有穩定向好的“確定性”,這是中國金融市場頗具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其次,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政策空間仍然十分充足,政策工具箱也有足夠的儲備。這表明,中國貨幣政策不但有空間、有餘力對衝疫情影響,也有能力、有信心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再次,中國有堅定的“改革定力”與“開放定力”,不以外界形勢變化與疫情短期衝擊為轉移。我們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不因疫情而停滯。歷時5年修訂的新《證券法》如期施行,註冊制全面落地,資本市場監管更嚴更規範,違法成本大幅提高,投資者將受到更大程度的保護。疫情期間,政策仍表現出了重市場、調結構、穩小微的取向,這也是長期以來中國深化改革的前行路徑。開放的腳步也絲毫不曾放緩,今年,A股加速納入明晟、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外資配置A股有望提速。

  文章指出,雖然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還將延續,但支撐中國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的內在邏輯和內生力量非常強大。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地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堅定不移地給予企業重心下沉的金融支持,堅定不移地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中國長期堅持的政策方向,不會因疫情受到影響,改革之路只會越走越寬,開放之門只會越開越大。這將使中國的市場條件和制度環境不斷改善,使中國資本市場更具投資吸引力,使人民幣在全球成為更具價值的資產。上述因素形成合力,將保障中國金融市場長期穩健運行,成長為更有秩序、更具價值、更富魅力的投資市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