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國民黨還有未來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4-18 00:09:56


國民黨權力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中評社╱題:中國國民黨還有未來嗎? 作者:謝大寧(台灣),佛光大學教授、孫文學校秘書長

  不管國民黨的論述如何,衹要國民黨把九二共識解釋成一個中國就是嚴格意義的中華民國,而這個中華民國衹等同於台灣的話,也就是實質上把一個中國變成了兩個中國,兩岸關係大概就全毀了。之前所有的兩岸協議、交流成果必將付之一炬,而北京也就沒有了其他選擇的空間,兩岸就衹能等待圖窮匕現的一日了。

  在我看來,國民黨在現在的處境下,衹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走一條看起來迂曲、剛開始幾乎沒有效果的十年磨一劍的道路了。那就是試圖去扭轉愛台灣的定義,國民黨的論述必須配合這點做出徹底的改變。這個論述的主軸,將是“衹有兩岸和平才能救台灣”的以和平使者的姿態,來創造新局的一整套論述。

  序

  中國國民黨的未來何在?這是個最近很熱門的話題。但在台灣,除了一個特定的小圈圈外,好像也沒有什麼人關注它。如果國民黨就此走入歷史,恐怕台灣多數人會認為就像一位油盡燈枯的老人家的過去一般,如此自然,除了至親,大概沒什麼人會感到可惜,也沒什麼人會為它掉一滴眼淚,這就是台灣目前的政治現實。

  當然,如果再嚴謹一點講,也許我們該先把“中國國民黨”這幾個字講清楚點。如果中國國民黨是指那個從興中會、同盟會算起,立志要為中國追求自由平等的黨,那我們應該說,現在它已經死了,而且已經被丟入亂葬崗,連塊墓碑都沒了。如果是指那個名義猶存,但早已被美國收編,衹知道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國民黨,那這個以“美國國民黨”、“日本國民黨”、“台灣國民黨”三位一體的黨,目前則衹是摔斷了肋骨,氣息奄奄,躺在病床上“休養生息”當中,暫時還沒有生命危險。這就像“中華民國”一樣,那個創建在1912年的新中國,已經隨著台灣的幾次總統大選,而神魂俱杳,剩下來的則是從“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再轉變為現在的“中華民國台灣”了。這個流變過程,雖有過幾次茶壺內的風暴,但基本是波瀾不興的一場“寧靜”革命,現在一切都已經船過水無痕,唯一剩下的痕跡,就是在法律面,以及口頭上還有那麼一點顧忌,因而留下了一些遮羞布的痕跡而已。說清楚這點,本文的題目才有明確所指,我們要問的是那個名實不太相符的國民黨是不是還有未來?它如果還有未來,那它的未來在哪裡?如果它根本沒有未來,又是為了什麼原因,誤了卿卿性命?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從選舉談起。

  一、今年的大選國民黨是當贏未贏,還是根本就了無勝機?

  談台灣選舉的人,最詭異的命題就是前年底九合一大選的國民黨大勝,當時一個最流行的命題,就是2020大選會不會複製2014與2016的型態?因為國民黨在2018大勝,所以2020國民黨可以說勝券在握了。雖然學界有很多看法,但至少當時國民黨高層是一片樂觀的,於是各種權力的春秋大夢就開始漂浮在國民黨部上空。然而當時我就心存重大疑慮,我一直認為“複製”說是個禁不起分析的論點,但是人微言輕,也沒什麼人理會,直到今年大選,很不幸我的觀點好像是接近事實的。

  當時我的觀點是這樣的,我從2018年以及之前幾次選舉的選票結構所做的粗略分析,國民黨當時的得票,乃是在它的基本盤幾乎百分之百開出的狀況下所獲得的,國民黨的得票中得之於中間或是泛綠的票非常有限,而那年民進黨選票幾乎跑掉了三個大板塊:一個是獨派的選票有相當大的比例放棄投票,因為他們想要教訓蔡英文,認為蔡在走向獨的步伐,還沒讓他們感到滿意,而在地方選舉裡教訓蔡,不至於傷筋動骨。另一個則是當時的吳音寧事件,讓相當高比例的年輕人玩去了,因為他們投不下去。還有就是因為一例一休等等事件,讓經濟綠也投不下去,於是民進黨因為動員效率奇慘無比,所以輸了選舉。

  可是當我找到這幾個根本因素之後,我就判斷2020年國民黨不好選了,因為這三個跑掉的板塊,並不是會轉移的板塊,他們衹是沒去投票而已,但是總統大選如果國民黨不能真正有辦法讓這些人再度放棄投票,那麼國民黨還是會遭到慘敗的。因為我計算出,到了2020藍綠的板塊結構已經會惡化到43比57的地步了。國民黨如果想要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獲勝,衹有幾個可能:一個是綠營發生大規模的分裂,就像當年連宋一樣。還有就是國民黨要能推出一個足夠夢幻的候選人,除了能夠激起藍營的團結,還要能在中間與淺綠中形成迷幻效應。此外,也許還需要像吳音寧一樣的神助攻。這當中,期待綠營發生大規模分裂,在當時也許存在兩種可能,一個是蔡英文與賴清德之爭,另一個則是柯文哲效應。至於國民黨的夢幻候選人,則好像還沒出生,我們有想到郭台銘,衹是他好像離夢幻還是很遙遠,當然,當時藍營一堆韓粉則是傾心於韓國瑜,可是他才選上高雄市長,正當性是嚴重不足的,事後從選後來看也的確如此,藍營群眾不在乎他帶職參選,但綠營的人顯然是在乎的。然而如果這些都辦不到,衹能等待偶然出現的吳音寧們,那就太讓人揪心了。

  我當時這樣的估算,最感到驚心的就是藍綠板塊結構的變遷。記得2007年左右,馬英九在初次選總統時,劉兆玄先生就曾經從選舉實務上說,不管有多少人口頭上自認為是中間選民,選人不選黨,但台灣選舉中真正的中間選民比例大概也就是五個百分點左右,我覺得這個講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台灣政治中因為認同取向來決定投票決策的因素太強了,所以板塊效應在每次選舉的估票因子,都是龐大的,地方選舉也許還好一些,但總統大選幾乎沒有例外。而因為種種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每年新陳代謝,年輕選民取代年長選民的速度,是持續進行的,而年輕選民藍綠的支持比幾乎是八比二到九比一的一面倒狀態,於是板塊結構當然很快就轉變到了現在的43比57的懸殊比例了;而且這個結構還會快速惡化,到了下次大選,將正式突破四六開,藍營的勝算就越來越小了。2000年時陳水扁以藍綠比為六四開的狀況,拜藍營連宋分裂,以及李登輝的神助攻而當選,未來如果板塊惡化到四六開,還有可能重演當年的局面嗎?二十年間,台灣政治結構變化如此巨大,原因我們就不說了,但從結果看,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覺得一個很顯然的結論就是,當藍綠結構已經惡化至此,藍營已經進入一個必輸的格局,也就是說,藍營不是當贏未贏,而是一定會輸,輸是正常現象。在選票決定一切的格局中,沒有僥倖,未來衹會越來越慘,越來越沒有希望。如果藍營還想贏,團結已經不是主要的考慮,那衹是必要條件而已,它還需要如下的幾個充分條件:第一,需要有夢幻的候選人。第二,需要對手內部發生重大分裂,最好藍營也能有像李登輝一樣的人,進入綠營內部扮演從堡壘內部摧毀敵人的角色。第三,則是要考慮如何可以長期耕耘,扭轉板塊結構迅速向綠營一面倒的現象,如果可以把現有結構的惡化趨勢止住,甚至開始逆轉,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還有可以期待的新局。但是可能嗎?這個可能與否當然關乎國民黨的未來,因此值得仔細分析。

  國民黨未來可不可能出現夢幻候選人,我們當然無法預知,但是如果從現有人選來看,這希望恐怕是零,因此從人選上,是無法分析的,我們衹能來問問這個夢幻候選人需要哪些條件。另外,若問綠營內部可不可能發生重大分裂,這個問題目前也沒有可以分析的地方。民進黨的內鬥是激烈的,但在推動台獨的前提下,沒有人敢真正分裂,也沒本錢分裂,這起碼是目前看得到的現實,所以這個部分也談不下去。於是,真正能談的則是上述的第三點,而事實上,夢幻候選人除了他個人的條件外,很大一部分也決定在這第三點上,因此台面下的分析,我們就集中在這一點上。國民黨選後的一些意見領袖也都認為,國民黨未來必須改革,而改革的首要決定在論述上,可見這樣的分析架構,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的問題是知道病了,也知道要吃藥了,但是國民黨真有可能開出正確的藥方嗎?吃了藥是可以立竿見影就見效呢?還是病去如抽絲,得很長時間臥薪嘗膽呢?還是藥到命除?國民黨真的已經找到對的醫生了嗎?還是仍在無頭蒼蠅的地步,病急亂投醫呢?或者根本就是拿鴉片麻醉一下自己,繼續諱疾忌醫下去?在正式進入這個分析之前,我還想先談談國民黨內部結構的改變,因為未來這個結構也必將牽連他們在找答案的過程。

  二、國民黨權力結構已經發生質變:地方派系取代了接班世代

  未來的歷史一定會這樣為馬英九做下如此的蓋棺論定:他是個一般意義的好人,但是很不幸的,在政治上他就是南方朔先生筆下的崇禎。他唯一成就的事,就是兩岸休兵,並且為台灣換來了短暫的自我麻痺式的榮景,但是在政治上,他對中華民國沒有完成論述上的調整,沒有為兩岸創造真正可以帶來和平的架構,因而沒有能夠壓抑民進黨的論述空間,並且還讓民進黨建構台灣新國族的論述長驅直入,終於顛覆了整個中華民國的基礎。在黨的經營上,他沒有為黨的未來形成一套完整的論述,在話語權上完全衹能拿香跟拜;國民黨內部的權力調整,他也沒有完成,馬王政爭,實際反映的是國民黨內部兩個根本性格與集團的權力對決,而馬英九完全無力處理,以致終將導致國民黨的內部質變。他一生在選舉中無往不利,但政治上卻終將是一個失敗的負面人物,並且最終將導致亡黨亡國的後果。

  之所以要從馬英九的評價說起,是因為我們看到國民黨在2016慘敗後,所發生的種種變化。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我所說的地方派系取代了接班世代。在兩蔣時期,國民黨中央牢牢掌控一切,黨國體制明確,國民黨的權力生態也很清楚,兩蔣掌握一切分配權,基於統治需要,國民黨也接受地方派系的生態,但基本上地方派系衹是完全扈從者的角色。可是從李登輝藉助拉地方派系打擊國民黨由蔣經國所安排的接班世代開始,這兩者之間的結構就開始進入根本調整階段。可是這二十年來,所謂的接班世代,也就是從連戰到吳敦義這一群由蔣經國所直接培養的群體,大致仍掌握著黨權。國民黨產雖已基本被李登輝揮霍殆盡,但還算有點老本,因此還算有點實力,地方派系在馬英九時代,畢竟還是被接班世代壓著一頭。直到2016國民黨丟掉政權。

  如所周知,民進黨此次上台之後,第一個重大政治舉措,就是完成追殺國民黨的最後一哩路。在這追殺下,國民黨真的進入現金流歸零的窘境,衹能舉債度日,因而高度影響了它的運作能力。2018年選舉,國民黨不衹沒能提供給各級候選人補助款,甚至連基本的報名費都沒有辦法代繳,選舉時的動員也基本是空的。可是國民黨為什麼那次選舉表現得特別好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藍營許多2016年放棄投票的人,覺得教訓國民黨打得太重,基於討厭民進黨,所以全出來投票了。但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雖然國民黨無力支援,可是地方派系擔心民進黨追殺完了國民黨後,就會開始對他們開刀,所以地方派系即使自掏腰包,也要跟民進黨做關鍵一搏。坦白說,在台灣歷次選舉中,我從來沒有看過國民黨地方派系如此卯足全力拼殺的,這是一種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危機意識造成的,並且也讓他們真正嘗到甜美的果實。

  上次選後,我曾為文指出,上次九合一選舉最大的政治意義,就是地方派系諸侯們已經取代了國民黨中央,從此國民黨內的權力結構發生了本質性的翻轉,也就是說國民黨的所謂接班世代將會式微,地方派系將會代之而起,掌握未來國民黨的走向。現在看來,這一趨勢正在逐步明顯之中,特別是在這次大選敗選後。在此之前,王金平終其政治生命,始終沒能拿到黨權,但是就在他展現派系實力,幫韓國瑜等人拿下地方執政權後,由地方派系中推舉出來的人,將會取代他而奪下黨權了。江啟臣以大幅度的差距當選補選的黨主席,就是一個最明確的證據。並且很可能就此成為一個固定的結構。

  地方派系由國民黨的權力扈從者,終於開始掌握黨權,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意義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國民黨的地方派系為什麼始終不能真正染指黨權,這是因為國民黨的地方派系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群體,它衹是基本以縣市或是區域為範圍的利益組織,它們跨區域的串連基本是沒有的,既沒有共同的利益,也談不上共同的理念。在此之前,就是配合中央,反正跟著吃香喝辣就行,至於掌理整個黨與國家的發展方向,這從來就不是他們要思考的事情,既沒心力也沒意願,更沒有相關培養與能力。這在國民黨有控制力的時候,是沒什麼關係的,中央的運作自有一批有經驗能力的官員與技術官僚,還有許多學者,地方派系就是替中央看管好各個地方即可。但是這樣一種性格的地方派系,突然在接班世代被清剿掉的狀況下,要接管黨權了,這當然會帶來相當本質的改變與無法預期的地方。如今江啟臣的接班,最值得觀察的也就在此。

  地方派系還有一點是必須瞭解的,這些地方派系從來是沒有做過整合的,以前是沒有必要,現在是沒人能做這件事,即使國民黨內最有地方派系實力的王金平,他做的也不是整合工作,而是利益協調而已。於是未來所謂地方派系掌握黨權這樣一個概念,其具體內容將會是如何,是很難具體化說的。其中人選如何產生,權力如何分配,決策如何形成,這些都沒辦法具體說清楚,甚至它會不會是個穩定的結構,都是天曉得,我們衹會看到各路諸侯入主中央,其他真的就衹能兩手一攤,看具體形勢發展了。

  如果一定要說,那麼也許有兩點,一個是利益必然遠大於理念,至於這個利益的內容是什麼,很難說,台灣的地方利益原本就各自不同,誰的利益佔上風,原就很難協調,但是利益掛帥大概是不可免的,也就是說國民黨將會是利益團體化,中央衹是一個利益協調者而已。而這裡面還有一個尷尬的地方,就這些地方派系而言,他們會在意兩岸關係,不是因為什麼理念或民族情感。比如說截至目前為止,江啟臣還從未對是否是中國人的問題表態過,民族情感在未來絕對不會是他會考慮的因素,而主要是經濟利益。但是這些地方派系也相當依賴掌握地方政治,或者至少要能夠參與地方利益的分配,因為這是他們的根本利益所在,這就讓他們更依賴選舉的勝利,而當根本利益與經濟利益發生衝突時,你認為他們會做什麼選擇呢?

  還有一點,一個由地方派系掌握黨權的國民黨,其全局觀必將嚴重弱化。政治的領導者是需要培養的,像美國川普那樣,毫無政治經驗的領導者,雖然還是有可能會從選舉中突然冒頭,但是一個沒有政治經驗的領導者,會搞出哪些紕漏,我們也都看到了。但是在這麼久的時間裡,這些地方派系人物,並沒有進入什麼政治的培養與歷練當中,這如何可能有任何政治上的全面視野呢?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這幾年國民黨內已經幾乎沒有人能處理對美的事務,也幾乎沒有人能處理兩岸事務,未來當地方派系掌握黨權,這個現象必然衹會越來越嚴重,這是可以預期的。江啟臣當選,說是新世代,這是事實,但若說是世代交替,則“交替”二字恐怕就有些不知所云了。

  瞭解了國民黨內權力結構的改變,那麼我們對國民黨未來,可不可能扭轉整個板塊結構,有什麼看法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