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釋昭慧:武漢人不喜歡就不能用這疫名
http://www.CRNTT.com   2020-04-15 12:13:30


 
  也有人強辯云:“尼姑二字哪有歧視意味?尼者,女也;姑者:年長婦女也!”

  遇到這種人,我都回應:

  “是的,每個字都沒有歧視,但兩個字拼在一起,放在歷史文化的脈絡裡,就是歧視。”

  我甚至曾於臉書撰文云:

  “尼姑”一詞其實帶有嚴重的歧視心理,甚至汙名化為情色與暴力的中介者。……尼眾宛若烙印的牲畜,歧視就恰恰鑲嵌在她們的名字上,終其一生都如影隨形。”

(這篇臉書貼文,其後受到Ettoday報道: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227/471701.htm)

  我當然也能理解,長期受到中共壓制、恐嚇,又備受國際組織排擠的台灣,官方與民間都累積了滿腹怒火與鬱氣,回敬以“武漢肺炎”,或許也只是稍事舒解胸中鬱氣;就像怒急攻心,忍不住飆國罵以洩忿,如此而已。

  然而,對方之不善,不能拿來證明“我方”之善。就像辱人母親的帶色國罵,絕對不會讓飆罵的人變得高尚。同理,WHO秘書長譚德塞對台灣施以種種排擠與打壓,台灣人不是木石無心,當然點滴心頭。但這真的不能拿來證明:我們可以對譚德塞施以種族歧視或其他歧視的用語--特別是“官方立場”。否則,當譚德塞點名聲稱台灣“外交部”縱容各種網路霸凌時,台灣政府又何必嚴詞否認,而不是大剌剌聲稱:“憑什麼不能?我偏要……”呢?

  蔡英文回應得好:“台灣長年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是什麼滋味。”這是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器度與高度。

  疫情容或不易終止,不當疫名卻可以立即終止。真誠希望:“武漢肺炎”這種令武漢人傷感、悲痛並深感屈辱的名詞,在這場世紀瘟疫終止之前,就先予以終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