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評:厚植制度化生存的文化土壤
http://www.CRNTT.com   2020-04-20 15:38:50


 

  涵養制度化生存的文化生態

  構建以社會理性為本質特征的文化生態,是實現制度化生存的基本要求。制度化生存的文化生態是在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是由政治、經濟、法治、道德、社會、科學、教育、生態等方面內容共同組成的整體文化環境。任何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存在、運作和維繫都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生態;同樣,有什麼樣的文化生態,就有什麼樣的社會行為,就有什麼樣的制度化生存。

  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要實現依法、科學、有序防控的真正落地,既要有能保持社會良好秩序的制度設計和措施,也要有相應的社會理性基礎和環境。良好的制度文化生態帶來的是良好的社會治理效能。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只有立足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國情,實現古今文化傳承,推動中外文化交融,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不斷涵養和營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質文化生態,才能促使人民群眾在制度化生存中獲得現實存在的文化空間。

  激發制度化生存的文化動能

  創新文化能夠喚醒和激發起人民群眾不竭的能量、激情、主動性和責任感,這種能量、激情、主動性和責任感是推進人民群眾制度化生存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的內驅力。在疫情面前,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各顯神通,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完善疫情防控舉措,為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創新,就沒有戰“疫”的勝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