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閆勇:全球化道路依然廣闊
http://www.CRNTT.com   2020-04-21 13:35:53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閆勇:全球化道路依然廣闊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閆勇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蔓延,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建議將本國在海外設廠的制造業企業生產綫回遷,并給予其部分補貼或提供稅收方面的優惠措施。可見,疫情的爆發不僅使各國經濟出現停擺,而且可能會對未來的全球供應鏈造成潛在威脅。有學者甚至認為,未來全球供應鏈將有可能退回到20世紀80年代前的局面,即世界上存在著分別以中國和美國為中心的兩個巨大市場的“有限的全球化”局面。全球化的前景真的會因為疫情蒙上陰影嗎?對此,諸多學者和業內人士提出了不同見解。

 世界最終會回到全球化道路上

 在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喬治·W.布什研究所研究員馬修·魯尼(Matthew Rooney)看來,各國政府和民間社會正在通過使人們保持社交距離的方式來阻止疫情的擴散。與此同時,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必須去全球化,拆除國際供應鏈,減少國際貿易和旅行,關閉與外部世界連接的邊界。但實際上這些建議并不可行。魯尼表示,財富來自交流、合作和競爭,安全來自在限制衝突範圍方面的合作,財富和安全都離不開全球化。全球化保證了作為個體的人能够自己決定買什麼和去哪里旅行,甚至是在哪里生活和工作。全球化帶來的繁榮促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程度的減貧,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國家間的衝突。

 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管理和組織研究系教授馬克·克利夫蘭(Mark Cleveland)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并沒有改變科技已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距離的事實。他表示,現在,全球化遭遇暫時的停頓。新冠病毒是近幾十年以來對全球化最大的威脅,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世界才會恢複原樣,但我們最終會回到全球化的道路上。
<nextpage>
 “疫情并不意味著一體化的全球市場會很快消失”,巴黎高等商學院經濟和決策科學教授傑里米·蓋茲(Jeremy Ghez)表示,衛生危機不會同時挑戰全球化的所有基石。全球化仍有恢複的餘地,全球合作的機會也已經出現。

 全球化有助世界對抗疫情

 魯尼表示,全球化創造的財富已使數十億人擺脫貧困,使更多的人能够去更多地方旅行,也會使人們感染疾病。全球化進程中難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一些人把對負面影響的不滿投映到了政治上,其結果就是政治上的反彈,這種反彈日益威脅著全球化帶來的繁榮和安全。當前的疫情危機加劇了這種反彈,因為越來越多的美國和歐洲政客呼籲把制造業遷回國內,并不惜一切代價遏制移民。

 克利夫蘭說:“人們正在為目前的情況尋找替罪羊,一些人指責中國,一些人將矛頭指向世界衛生組織,甚至是全球化。” 克利夫蘭強調,流行病從來都是沒有國界的,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只有我們齊心協力而不是各自為政,才會有更好的應對措施來減緩這種擴散。

 在魯尼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危險并不是由於全球化而產生的。周期性的疾病大流行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去全球化并不能保證我們在未來免受全球性流行病的侵襲。相反,全球合作才是成功應對流行病的關鍵。首先,全球化是財富的源泉,它使我們能够確保醫療、短期住宿、應急反應、檢疫設施和所有其他所需工具的可用性。其次,如果國際合作機制得到充分利用,我們就可以研究出流行病出現的原因和過程,減緩其傳播并治療患者。再次,全球化帶來的創新可以使我們生產出預防病毒的疫苗。最後,全球化的工業供應鏈、社交媒體、交通和通信系統在任意兩點之間都有無數的替代路徑,它們可以更靈活地從疫情的衝擊中恢複過來。
<nextpage>
 去全球化道路將通向貧困

 對於一些西方政客提出的將供應鏈搬回本國的觀點,魯尼表示,“‘在國內制造’聽起來不錯,但我們絕不能抱有幻想。要想限制貿易、利用稅收、關稅和補貼來操縱市場,那就只能通過大幅削減自由來實現,這條路將通向貧困”。

 魯尼認為,對於美國來說,在這場持續的危機中,首要任務必須是保證家庭、社區和國家的健康與安全。盡一切努力使感染曲綫變平,并盡一切努力防止經濟崩潰。但是,當危機結束,當我們戰勝了病毒,當人們重返工作崗位,當我們都能再次外出就餐時,我們必須准備好圍繞一項新的全球化戰略走到一起,以確保發揮全球化的優勢并消除它的弊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