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庫爾卡尼:攜手醫治受傷的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12:31:37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環球時報評:攜手并肩共同醫治受傷的世界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庫爾卡尼(印度知名學者、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依的政治顧問、印度孟買觀察家基金會前主席)

  新冠肺炎疫情已稱得上有史以來首次全球同時面對的同一衛生健康危機。相信人類終將戰勝疫情,但世界再也回不到疫前的樣子。突如其來的危機影響了各個國家、企業、家庭乃至個人。不少國家大大減少對外人員聯絡,全球產業鏈被迫中斷,商業個體苦苦掙扎,就業機會大大減少……經濟、社會、安全等各領域都面臨空前壓力,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遭遇巨大衝擊。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人類經歷的所有變化,無論社會層面的宏觀變化還是個人層面的微觀變化,無非來自兩個方面:或是出於宏觀環境所迫,或是出於主觀意識改變。這次疫情無疑將迫使人類對現有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做出某種改變,比如為了自身發展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式將有更大改變,再如現存的低效國際治理體系也要改變。更根本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可能都會有所變化。

  展望未來,各國應共同努力作出以下改變。一是汲取這場疫情帶來的教訓,真正推動全人類共同健康安全或“人人健康”(HEALTHFORALL)。1978年世衛組織(WHO)發表《阿拉木圖宣言》重申健康是基本人權,而“獲得盡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社會目標”。當時,WHO還呼籲關注“世界各國之間,尤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巨大健康水平差距”。

  但40多年過去了,世界各國究竟取得多少進步?以印度為例,每年都有數十萬新生兒因痢疾和肺炎而活不到一歲,僅污染就造成250萬嬰兒先天死亡,各種殘疾嬰兒比例占新生兒比例高達2.68%,而殘疾人占印度總人口的比例也達到2.21%。相對於印度,發達國家面臨的則是不斷增高的醫療費用,很多中產階級都難以負擔,更不用說窮人。

  二是國家都應確保人民健康安全。國家安全的前提和基礎是人。因此從國家安全戰略著眼,國家也應努力為全體人民健康創造條件。1978年WHO的宣言還稱:“只要更好、更充分地利用世界資源,2000年前實現人人健康的目標是可能的”。但過去40多年,環顧全球,不少國家在對外戰爭、幹預地區局勢等方面的花銷可謂慷慨,但卻輕視健康衛生領域的投入,以致在新冠疫情襲來時難以盡快出台有效措施,醫療體系等各方面都跟不上。
<nextpage>
  就在本月初,聯合國秘書長呼籲各國都拿出國民收入的10%來應對新冠疫情,但這一目標的實現要求各國調整財政支出分配,甚至要求某些國家將過去用於軍事的過度開支轉至衛生健康領域,包括科研、購買防護物資、完善衛生基礎設施等等。目前來看,這個建議并不容易實現。

  三是更加重視生態安全。人民安全和國家安全均以生態安全為前提。過去人類為了經濟增長等破壞環境,這反過來對人類自身生存也帶來威脅。已有大量證據表明,破壞環境是造成世界範圍內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印度不應學習西方工業化的作法,否則地球資源將會大大減少”。當然,這并不是說人類應退回到工業化前的階段,而是說應利用科技減少自身發展帶來的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衝突。一個可喜的趨勢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基因工程等均可有力協助減少對地球生態體系的破壞。過去的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個人主義都會因這次疫情而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相互幫助支持,實現國家間、社區間乃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快樂命運與共,才是這個世界存在的真正意義。

  四是夯實和平解決國家間衝突與矛盾的信念。抗疫是一場全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各國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共同應對疫情威脅。其實除病毒外,人類面臨的類似共同威脅還包括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道理一樣。只要人類不放棄武力解決國際衝突,那麼根據WHO的定義,人類就無法獲得健康。

  二戰結束催生了新的國際體系,集體安全觀成為重要理念之一。這次突發性公共衛生危機前所未有,但也危中有機。隨著疫情蔓延,某些國家不得不結束或至少收斂最初那種自唱家歌的作法。以此為基礎,疫情過後,世界各國更應思考如何合唱同一首歌。為了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全人類共同安全,國際治理體系民主化必須加強。全球化不是要減弱,而是應在轉型中加強。各國應攜手并肩,共同醫治受傷的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