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疫情時期人民幣國際化面臨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08:13:20


在過去11年時間內,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同時也經歷了由快速發展到發展停滯的周期變化。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從2009年起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過去11年時間內,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同時也經歷了由快速發展到發展停滯的周期變化。我們可以從跨境結算、離岸市場發展與雙邊貨幣互換這三個角度來梳理迄今為止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

  一、迄今為止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

  《當代金融家》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陳謙文章表示,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來看,迄今為止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之一是2010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季度規模由184億元增長至2.09萬億元,人民幣結算規模占跨境貿易總規模的比重由0.4%上升至32.8%。階段之二是2015年3季度至2017年1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季度規模由2.09萬億元下降至0.99萬億元,人民幣結算規模占比由32.8%下降至16.1%;階段之三是2017年1季度至2020年1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季度規模由0.99萬億元是上升至1.46萬億元,人民幣結算規模占比由16.1%回升至22.2%。換言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經歷了上升—下降—回升三個階段。

  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也經歷了類似的上升—下降—回升三階段(圖2)。在2015年3季度,人民幣計價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與中國對外投資規模(ODI)分別達到5734與3323億元的峰值。到2017年1季度,人民幣計價的FDI與ODI規模分別下降至1776與641億元的階段性低點。2020年1季度,上述規模分別回升至5500與2300億元。此外,不難發現,人民幣計價的FDI規模持續顯著超過人民幣計價的ODI規模,這意味著人民幣在跨境直接投資項下存在持續的淨回流。

  不過,雖然人民幣在跨境結算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迄今為止人民幣跨境結算占全球結算的比重依然並不高。截至2020年3月,人民幣跨境結算占全球結算的比重僅為1.85%,在全球排名第5,與排名一二位的美元(占比超過40%)、歐元(占比超過30%)仍有重大差距,與排名三四位的英鎊(占比約為7%)、日元(占比約為3.5%)也仍有一定差距。

  我們可以從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規模的變化來觀察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間,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迅速上升。例如,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由2009年底的627億元上升至2015年7月底的9941億元。然而,從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1季度,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由9941億元下降至5073億元。同期內,台灣與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存款也呈現出類似的變動趨勢。不過,從2017年2季度至今,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出現一定程度回升,但台灣與新加坡人民幣存款規模也沒有出現回升。

  從2008年底至2018年5月底,中國央行與其他央行簽署的雙邊本幣互換的累積規模由1800億元上升至3.47萬億元。不過,從2018年6月至今,雙邊本幣互換累積規模沒有繼續增長。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過去10餘年來,激活使用這種雙邊本幣互換的案例僅有寥寥可數的幾起,且規模並不算大。

  我們可以從國際支付份額、外匯交易份額與儲備貨幣份額這三個角度來比較國際貨幣的地位。如上所述,從國際支付來看,迄今為止人民幣支付占比不到2%,在全球排名第5。從外匯交易來看,從2007年至2019年,人民幣外匯交易占全球外匯交易的份額由可以忽略不計上升至4%(總份額為200%),在全球排名第8,不僅顯着落後於美元、歐元、日元與英鎊,目前還落後於澳元、加元與瑞郎。從儲備貨幣來看,如圖6所示,人民幣儲備資產在全球儲備資產中的占比由2016年底的1.1%上升至2019年底的2.0%,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5,顯著低於美元(占比超過60%)與歐元(占比超過20%),也略微落後於日元與英鎊。綜上所述,目前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大致可以排至第5位,但距離美元與歐元的差距依然很大。在未來十年內,人民幣趕超英鎊與日元成長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貨幣,應該是更加現實的目標。

  作為一個里程碑式事件,2015年底,IMF決定將百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SDR貨幣籃子相應擴大至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5種貨幣,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低於美元的41.73%與歐元的30.93%,但高於日元的8.33%和度英鎊的8.09%。不過,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外匯交易與儲備貨幣中的實際占比,都顯著低於人民幣在SDR中的權重。之所以人民幣在SDR中的權重能夠超過日元與英鎊,是因為中國經濟在總量方面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從2010年至2020年初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歷程來看,人民幣國際化大致經歷了上升—下降—回升這三個階段,上升與下降階段的拐點在2015年3季度,而下降與回升的拐點在2017年1季度。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速度變化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事實上,在2015年811匯改之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總體上是不斷升值的,這使得外國居民與機構更願意持有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人民幣國際化因此不斷提速。在2015年811匯改至2016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持續較大幅度貶值,這導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出現了減速、甚至一定程度的逆轉。從2017年年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總體上呈現出雙向波動態勢,由於單邊貶值壓力被削弱,人民幣國際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暖。

  二、後疫情時期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新機遇

  文章稱,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與擴散成為全球範圍內最重大的事件。目前來看,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僅次於1918-1919西班牙流感之後最重大的全球性疫情,它不僅重創了全球金融市場(例如在2020年3月,全球股市與原油價格等風險資產價格持續暴跌),而且也將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根據IMF2020年4月份最新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由2019年的2.9%陡降至2020年的-3.0%,這甚至顯著超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的降幅。為了應對疫情對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負面衝擊,全球很多國家都出台了規模巨大的財政貨幣救市政策。目前來看,無論疫情演進,還是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前景,目前均面臨著較大程度的不確定性。

  不過,本次肺炎疫情的爆發,可能顯著改變未來全球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也可能顯著改變主要大國與主要貨幣之間的相對實力。在本次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後,人民幣國際化將會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由於本次肺炎疫情率先在中國爆發,而中國政府實施的強有力防控措施也導致肺炎疫情率先在中國得到控制,這就導致在2020年隨後時間內,將會出現中國經濟增速顯著反彈、全球經濟增速顯著下行的格局。目前來看,中國經濟的底部就是2020年1季度,GDP增速為-6.8%。筆者預計在2、3、4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有望分別達到2.0%、6.0%與7.0%,這意味著2020年全年中國有望錄得2-3%的經濟增速。相比之下,如果疫情在下半年得到有效控制,那麼全球經濟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底部將在今年2季度。根據IMF的預測,2020年美國、歐元區、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的經濟增速分別為-5.9%、-7.5%、-5.2%、-7.0%、-7.2%與-6.5%。換言之,在2020年,中國與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速差距將會不降反升。這個格局與2009年非常相似。在這一格局之下,無論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是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均會顯著上升。而經濟實力的相對上升,無疑會增加人民幣資產的中長期吸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