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總理的“不安”說開去
http://www.CRNTT.com   2020-05-27 09:04:15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多個場合講過好多遍,有關方面發過文件,科研人員也為此鼓了許多次掌,但具體到執行層面有些措施仍沒有落實到位,這讓我感到不安。”5月23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上說。

  讓總理“不安”的是為科研人員鬆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近幾年全國兩會的熱議話題。

  之所以屢屢被熱議,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家一次次強調要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使科研人員滿懷信心、備受鼓舞;二是政策文件與掌聲過後,一些制約創新活力的頑瘴痼疾依舊難以被清理,科研人員因此不堪重負、心急如焚。

  回顧以往數年,我國從科技管理層面出台了不少為科研人員鬆綁的實質性政策。例如,在項目申報方面減少不必要的申報材料,在項目驗收方面合併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在科研評價方面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在科研機構評估方面賦予科研事業單位充分自主權。
然而,努力了這麼多年,由於落實不到位,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條條框框依然沒有被徹底拆除。

  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又一次道出了廣大科研人員的心聲:“部門之間要統籌協調,不能這個部門‘踩油門’,那個部門‘踩刹車’,要真正為科技創新營造一個寬鬆的氛圍,讓科技工作者放開手腳去創新。”“有關部委已發文破除‘SCI至上’,但破解制約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的支撐能力和評價標準問題仍待解決。”“高校的教育評價和激勵機制都應改革,應把破‘五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繼續深化,落到實處。”
可以說,總理的“不安”,也是科技界代表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不安”。這份“不安”既是為科技創新活力無法充分釋放而焦急,更是為科技體制改革的速度跟不上國家創新需求的增長速度而憂心。

  反觀目前存在於課題申報、經費管理、人才評價、成果收益分配等領域的桎梏,它們之所以難被拆除,是因為其根植於僵化的管理體制,並滋生於由這種體制帶來的慣性思維。在此環境下,“將改革進行到底”不能再只是句口號,正如總理所言,這些問題不解決,客觀上會捆綁住科研人員的手腳,於國於民都不利,一定要加快解決。

  當下,為科研人員鬆綁已經到了要啃硬骨頭、下狠決心的時候。要解決“口號喊得震天響,落實起來輕飄飄”的問題,先要想辦法解決科研管理部門“不願幹”“不敢幹”“不會幹”的問題,在科研管理各部門間建立起主動承擔、不“踢皮球”的責任制度,同時給予基層科研機構先試先行、打破陳規的容錯試錯空間。惟其如此,才能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諸多難題,讓蓬勃的創新活力得以釋放,讓總理和廣大科研人員心安。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倪思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