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灌溉工程遺產:用好金字招牌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12:13:26


 

  探索綜合利用

  助力遺產地灌區鄉村振興

  灌溉效益對農業發展有著支撐作用,這也同樣是灌溉工程遺產的首要功能。中國已有19處灌溉工程遺產。總灌溉面積加起來達3000多萬畝。如此大的遺產覆蓋面積顯示了重要的現實意義。除此之外,灌溉工程遺產還要充分發揮其遺產“金字招牌”的經濟價值和向公眾進行科普文化教育的社會價值。與其他遺產一樣,合理利用也是灌溉工程遺產最好的可持續保護方法。

  2016年,浙江湖州太湖漊港申報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吳興區義皋鎮將一座廢棄的民國時期繭站改造成為專題文化展示館,並把其作為國家級水情教育基地;河海大學農業工程學院也將太湖漊港作為教學實習基地,充分發揮科普文化教育功能,大大帶動了區域旅遊發展。東風堰利用幹渠之畔的古建築,做成灌溉工程遺產的專題文化展陳館,充分體現小而精的特色,也已成為國家級水情教育。

  目前,灌溉工程遺產的後續發展路徑大致遵循了兩條路徑。

  一是發展遺產特色旅遊與科普教育。灌溉工程遺產科技價值突出、文化內涵豐富,且絕大部分擁有類型多樣的優質生態景觀,是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特別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獨特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展過程中是要以保持景觀和文化的原真性為基本原則,充分利用已有資源,避免過度建設和生搬硬造。

  二是通過世界遺產文化品牌提升灌區產品的附加值。在發展灌區特色農產品和其他相關衍生產品時,賦予其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品牌價值。多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地已陸續推出相關品牌的農產品,如浙江寧波它山堰和龍游姜席堰的茶、江西撫州千金陂的有機大米等。在這一方面,一些灌溉工程遺產可以和灌區的農業文化遺產整合開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