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生科技,創新惠民
http://www.CRNTT.com   2020-06-19 10:46:07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光喜認為,科技手段的使用,有助於社會治理從事中干預、事後響應向事前預警、超前預判轉變,從網格化向區塊鏈升級。在環境治理方面,如一些工業污染型企業為減少生產成本,偷排污水、廢氣,普通的人力監管模式無法對其實時監管,信息時代的網上監管模式則有力地解決了監管真空問題。“科技手段正在推動社會治理更加精細化、精准化。”他說。

  政企齊發力,把更多科技資源投向民生領域

  我國民生科技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對此,我們應當如何作為?

  首先,應進一步轉變科技創新理念,把改善民生作為創新的重要標尺。何光喜說,應進一步引導科技資源向民生領域傾斜,推動社會包容、均衡、全面發展。“比如,為實現綠水青山這個民生願景,在促進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方面要加大鼓勵支持力度,相關產業政策要及時跟進。”

  其次,投入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之水。“民生科技投入具有公益屬性,回報周期通常比較長,風險較大。在產業發展初期,市場驅動往往不足。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民生科技供給不足的局面得到極大改善。在強調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也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導企業加大民生科技投入。民生科技在生態、養老等領域的市場潛力很大。”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呂佳齡認為,政府投入與市場雙驅動是我國發展民生科技,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經驗。比如,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醫療、安防領域結合,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還能形成新產業、新業態。

  “十三五”以來至2019年底,中央財政對環保領域科技創新累計投入約93億元。“當前,在許多民生科技領域,財政資金支持的重點仍是高校院所等事業單位。”呂佳齡建議,培育民生科技產業,瞄准民生短板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完善政策體系以激發市場活力。“只有讓市場的力量參與進來,才能促進民生科技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最後,推動民生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成果產出機制。在我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成果豐富,可這些研究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持不夠。專家表示,我國一些科研成果止步於實驗室或樣機階段,產業價值沒有挖掘出來。讓這些成果不再束之高閣,還需在完善機制體制上下功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