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世界抗疫,從“遭遇戰”進入“持久戰”
http://www.CRNTT.com   2020-06-23 00:28:48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世界抗疫,從“遭遇戰”進入“持久戰”

  來源:人大重陽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疫情經濟影響與對策”課題組(課題組組長:王文,執筆人:賈晉京、卞永祖、張婷婷、張夢晨)

  當“北京新發地”成為疫情新發生地的符號,朋友圈“被黃渤刷屏”。演員黃渤的一段感嘆表演:“怎麼又開始了?這沒完沒了嗎?”被冠以“此刻北京人的心情”標題成為“爆款”。這或許反映出,人們在心底更願意相信疫情會在短期內成為“過去式”,非常難以接受“第二波”來襲的現實。

  然而,假如疫情不會那麼快就“過去”,而是長期存在呢?是否有可能像流感那樣不定時“來一波”?又或許,面對很容易變異的病毒,疫苗的有效範圍可能遠不及想象?這些,都是不能不考慮的現實可能性。

  疫情之初,抗疫是一場“戰役”,而當病毒蔓延數月,蔓延各個大洲,感染人數超過800萬人,傳播速度仍不見緩,甚至在西方引發經濟危機、種族矛盾、社會動蕩……世界抗疫就不再只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場“持久戰”。正如《論持久戰》的核心思想所揭示的那樣,持久戰是社會全面參與其中的持久對抗。目前,世界抗疫已從“遭遇戰”轉為“持久戰”,必須調整“戰略”,全面評估應戰之法。

  一、世界抗疫五個月來的三大認識誤區

  世界抗疫是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知己”先於“知彼”,只有知道自己存在什麼薄弱環節、戰力如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然而,在面對病毒時,人類一方普遍存在三大認識誤區,成為導致局面被動的根本原因。

  誤區一:低估病毒影響力。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許多人將“非典”作為參照系來預想此次新冠病毒的影響力。然而,2020年才到6月,新冠病毒已在全球導致800多萬人感染,超過45萬人死亡,相比之下,2003年的“非典”歷時8個月,導致的全球感染人數為8422人,其中919人死亡。兩相比較,可以說,新冠病毒對人類健康帶來的衝擊力已超過“非典”的1000倍,且還在惡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