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塘馬”“羊舟”傳情報 古人防汛有妙招
http://www.CRNTT.com   2020-07-04 12:32:36


 

  除了設立法規,古代還有洪水預警機制。

  古人就曾多次嘗試通過預測水位減少洪水災害的發生。水利專家陳潢就是其中一位。他在輔助河道總督靳輔治水時曾發明了“測水法”,這種方法可以使正河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量,把“束水攻沙”的理論置於更加科學的基礎上,有效的治理了洪水,這對我國河道管理理論做出了顯著貢獻。

  後來,為了不讓洪水淹沒莊稼,產生了“水報”,即黃河堤岩備有報汛的“塘馬”。當上游地區經歷暴雨,洪水陡長,士兵們便會快馬加鞭把消息送到下游,從而加固堤防預防洪災。“水報”站站相傳,士兵皆備良馬“八百里加急”將消息快速擴散。

  除了“水報”,“羊報”也是古代傳遞水情的重要手段。據記載,清代設有水位觀測標誌,根據原有水位來判斷汛情。每當遇到險情時,水卒會帶著幹糧和“水簽”也就是情報,坐上“羊舟”(縛著羊皮袋泅水)向黃河下游的河防傳遞汛情。隨流漂下時,沿水路每隔一段投擲水簽通知,下游的守卒會於緩流處接應,並迅速做好防汛準備。

  在沒有高精尖技術預測和便利交通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傳遞消息的手段與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