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文化遺產中的海歸傳承人
http://www.CRNTT.com   2020-07-22 11:24:26


 

  1996年—2002年,鄭雲飛分別在日本宮崎大學和國立奈良文化財研究所學習、工作,那段時間,日本考古工作者的敬業與對考古一絲不苟的鑽研態度深深感染了他。海外工作交流的機會,讓鄭雲飛有了詳細了解日本考古方法的機會,也為他回國後進一步開展考古工作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也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領域。“回國後,對我的考古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常年在田野考古的第一線,材料多,一些考古研究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在湧現,這些也成為了我新的研究方向。”鄭雲飛說。

  一顆稻穀,與人類社會的文化意義息息相關,在食物屬性之外,它也在深深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結構與文明發展。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國,稻穀的研究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生產勞作的反映。比如良渚考古,我們就在城裡宮殿南面發現了巨大的糧食倉儲區,裡面大概有10萬公斤的水稻。”鄭雲飛說。“考古並不單純是探索具體形象的器物,還可以考證一段社會的發展史與人類的發展史,以及一種文明的形成過程。”

  科技考古“今為古用”

  河姆渡遺址、良渚古城遺址、靈山遺址……都能看到鄭雲飛的身影,迄今為止,他已對數十個遺址進行過植物遺存調查,獲取了大量植物遺存,為進一步研究浙江史前社會經濟史打下基礎。

  近年來,鄭雲飛帶領的科技考古團隊,在文物科技保護領域開展課題研究,為科學認識長江下游地區的文明進程提供了豐富的實證材料。熟練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史前考古更有了些“今為古用”的意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