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科學技術部嚴格按照“只減不增”原則編報2019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最終決算數較年初預算少支出722.73萬元;農業農村部2019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11218.3萬元,支出決算為7475.72萬元,完成預算的66.6%;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9年因公出國(境)費支出較上一年增加1357.88萬元,主要原因是世界技能大賽當年舉辦,相應費用增加……
打開財政部網站,登錄中央預決算公開平台,102個中央部門2019年度決算報告已悉數公布,更新時間均為7月17日。受疫情影響,財政部改變工作方式,採取非現場無接觸方式進行決算審核匯總,使得部門決算得以按往常慣例,在7月中旬如期公開。
為了便於公眾查閱監督,各中央部門年度“賬本”也同步在中國政府網中央預算決算公開專欄及各部門網站公開。同去年相比,今年公開決算的部門新增8個,均為機構改革後的新成立部門。
去年各中央部門究竟花了多少錢?具體花在哪兒?效果怎麼樣?隨著國家“賬本”越曬越細,人們關心的這一連串問題有了答案。
用公開回應群眾關切
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公開部門決算的第十個年頭。
梳理部門決算公開歷程,公開數量從最初的90個部門增加到現在的102個;公開內容由最初的2張表格增加到現在的8張表,包括:收入支出決算總表、收入決算表、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等;由單純地“擺數字”發展為展示績效和工作成果;公開時間由不同時間發展到集中在同一天公開;公開形式由分散公開發展到同步集中在相同平台發布……外界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部門決算公開,讓大家愈發看得到、看得懂、能監督”。
“10年來,中央部門決算公開逐步從‘要我公開’轉變為‘我要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公開數量不斷增加,公開範圍逐步擴大,公開內容持續細化,公開方式不斷優化。”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