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请君入甕台灣會否成為美國附庸?
http://www.CRNTT.com   2020-08-11 10:46:57


 
  其二,可能也與阿扎在上述同一場合回應台灣媒體時,另一句話的意涵有關:阿扎說,目前美國仍是“WHO”成員,美國退出“WHO”需要一些時間。也就是說,在美國尚未正式退出“WHO”之前,雖然美國有另行成立新“WHO”的“方向圖”,但尚未有“時間表”,要待明年七月美國正式退出“WHO”之後,才進入相關程序。而且,還要看有多少國家跟進,單靠美國原來每年捐助給“WHO”的四億多美元,未必能足以支撐得起一個新的“WHO”,但基於美國對“WHO”的怨恨及教訓,又不希望獨力負擔新“WHO”的巨額經費。如果其他國家以這個新“WHO”不是聯合國屬下的專門機構為由,而且也不願繳交“雙重會費”,而對此新“WHO”的反應並不積極,美國不願再作“冤大頭,因而隨時會“流產”。既然前景不明朗,蔡政府也就不願表現得過於憧憬,以免希望越高,失望越重。

  台灣當局昨日與美國簽署了“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據台灣“衛福部”發出的新聞稿指出,台灣與美國將在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超過二十年,除提高行政層級由台美衛生部簽署,更將合作範圍擴大,包括全球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公衛實驗室、慢性病防治及健康促進、婦幼及青少年健康、環境及職業健康、菸害防治、健康不平等、數位健康、藥物濫用、健康傳播及衛生人力等領域。雙方還將透過辦理合作計劃、科學及研究專案,人員、交流、訓練及互訪等,並將建立聯繫窗口進行最佳作法、專業知識及資訊的交流。在“備忘錄”架構下推動相關實質合作,增加台美人民健康福祉,並共同促進全球衛生安全。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台灣當局也曾與美國簽署了一個“口罩換防護衣原料”合作協議,當時台灣民眾以及媒體幾乎都認知台美雙方是“交換”防疫物資,而且還是以台灣口罩換來美國的防護衣。因而導致“衛福部長”陳時中覺得划算,還點出十萬片口罩相較三十萬件防護衣的價格,其實相差甚遠。詎料一個月後,“外交部長”吳釗燮才吐實說,那是“交易”不是“交換”。換言之,台灣是“捐”口罩給美國,但美國則是“賣”防護衣原料給台灣。

  這正是“邊度有咁大只蛤蚧隨街跳”?想來,這次台灣當局與美國簽署的“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也將是美國對台灣當局“搵笨”的“不平等協議”。美國充分利用蔡政府極度渴望在國際社會成為“正常國家”的急切心理,一方面在經濟及技術實務上向蔡政府予取予奪,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對蔡政府實施“請君入甕”的策略,要將台灣當局收歸成為美國的“附庸”,亦即不稱為“州”的可以由美國直接控制的領地,以強化台灣地區作為遏阻中國大陸“走向藍海”的“第一島鏈”的力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