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姚洋:中國經濟增長的回顧與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0-08-15 00:17:49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中評社圖片)
 

  姚洋通過翔實的數據梳理分析了中國經濟增長之中動員勞動力、儲蓄和投資、全要素生產率等因素的歷史發展。姚洋表示,改革開放的成就具有一定偶然性,得益於計劃經濟所帶來的人口紅利。那麼展望第二個百年目標,到2049年,中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由此《中國2049:走向世界經濟強國》一書便提出兩個問題: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有多大?中國經濟增長將面臨什麼挑戰?該書運用收斂理論研究中國未來增長的潛力。收斂理論認為,給定增長(收斂)條件,收入水平較低的國家比收入水平較高的國家增長更快,簡單來說就是越窮的國家增長更快,最終,兩國的增長速度將趨同。書中研究了三個增長(收斂)條件,即城市化率、教育水平和勞動人口比例,並做出了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展望了未來中美GDP總量及人均GDP對比,提出中國將於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於2050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姚洋表示,過去四十年乃至七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些成就符合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解釋。展望未來三十年,我國要繼續緊緊抓住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其中人口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減項,那我們就要在資本積累特別是純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

  在圓桌討論環節,姚洋指出,中國在過去四十年堅持了一套比較靈活的經濟制度,使得改革開放得以成功。當時鄉鎮企業的所有制形式非常模糊,並不符合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但卻適應中國那個階段特定的政治和經濟模式。面向未來的三十年,中國制度建設是否還能重複過去四十年的做法,姚洋表示這一難度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在於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前中國的經濟體量較小時,別人不關注我們,採用一些模棱兩可的制度是可以的,而現在這樣的空間越來越小,“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不再適用,新的國際形勢下國內的制度建設是嚴峻挑戰。面臨重大歷史抉擇,中國加入全球大循環,個中規則要不要向國際標準靠攏,不滿意現存國際規則時如何參與進新的國際規則制定和博弈,都是中國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